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养禽业篇 > 文章

单栋大单体养殖是大势所趋

时间:2024-03-25    点击: 次    来源:鸭高创咨询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增加单栋的养殖量最主要的是增加舍内有效的养殖面积。增加有效养殖面积我们可以从以下三点着手:
  1. 增加层数和列数。增加列数会增加棚舍的宽度,增加层数会增加单位面积养殖数量;

2. 通过增加列宽的形式来有效改善整体养殖面积。增加列宽可以减少走廊的数量,从而改善整体养殖面积。整个行业囿于0.9米或者1米的笼具,总是在考虑走廊的风速,认为列宽增加会降低笼内风速。但是,我们研究发现笼内通风是可以通过别的途径来改善的,目前肉鸡上已经实现大跨度的1.8~2米的养殖笼具宽度,单栋可以增加20%~30%的养殖量;

3. 增加笼具的高度。笔者2017年在笼养肉鸭上提出可以通过增加笼具的高度,降低隔断的高度来减少笼内风速的阻力,同时增加笼底和粪带的高度来改善笼内散热,已经得到良好的验证。目前在肉鸡上已经有应用70~75厘米的笼具高度的案例,同时中间两层的高度要高于第一层和第四层,从而改善通风环境。
  三、大单体养殖的管理难度和风险
  当然,任何新生事物也有风险,大单体养殖也有其潜在的弊端。
  1. 增加了通风管理难度。多层立体养殖的空气更加难以有效的混合。这些对通风管理以及环境控制提出了非常严峻的挑战。如笔者所言,当前的商品肉鸡或者肉鸭养殖都是在用中国的笼具硬件去套用美式的棚舍硬件,二者会产生系统性的矛盾,比如小窗的通风模式并不适用于多层笼养。
  2. 单栋养殖量增大,生物安全的风险加大。相较此前单栋养殖体量小,一旦发病可以有效的隔离,但是大单体养殖很难有效隔离。
  3. 单栋养殖量增加,出鸡/鸭的时间需要和屠宰场的上挂速度相匹配,传统的出鸡/鸭速度和大单体养殖舍不匹配,会增加损耗、途死等成本支出。
  因此,大单体养殖舍的技术路径成熟,仍我们需要在通风管理模式、生物安全管控以及自动化出鸡/鸭技术上趟出一条新路来。

上一篇:侯水生:转变“猪粮安天下”理念,优先发展家禽业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