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养禽业篇 > 文章

关于蛋鸡产能过剩的思考

时间:2017-11-23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老王 - 小 + 大

我国的蛋鸡产能过剩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了,由于蛋鸡生产周期较长,这期间的蛋价、鸡苗价、青年鸡价几经起伏,变幻不定。曾经有一个时段里,种雏鸡价格低于商品鸡苗价格,种蛋价格低于商品蛋价格,种禽企业不赚还赔。据行业内普遍的认知,这首先是因为,蛋鸡产业链条中的上游的产能过剩所致。那么,这种过剩今后的走向会怎样?以下作一探讨。

据业内专家估计,我国蛋鸡的年更新数量为12亿只,按照理论计算,曾祖代鸡的供种能力可放大24万倍,这样有5000套曾祖代蛋种鸡就可以满足全国全年的商品代蛋鸡更新需求。据官方公布的第一批国家蛋鸡核心育种场名单,共有5家,这5家的保种培育量是多少?曾祖代鸡的培育遴选十分严格,育种素材不能将就也不可太少,在选育过程中会陆续择优汰劣,有人估计遴选后的保种量至少也要有10万套。就是具备了高出实际市场需求20倍的供种能力。作为原种场,开弓没有回头箭,谁都想胜出,谁都不肯退,谁都想做好自己的“文章”,所以总量始终会是供大于求。依据理论推算,一套曾祖代鸡具有放大50套祖代鸡的供种能力,一套祖代鸡具有放大60套父母代鸡的供种能力,一套父母代鸡具有放大80羽商品代母雏鸡苗的供种能力;据官方公布的国家蛋鸡良种扩繁推广基地名单,到2016年,共有15家。这15家祖代蛋种禽企业的祖代鸡存栏量是多少?2016年更新了74.68万套,年平均存栏为60.09万套。由于数据源和计算方法的差异,这里可能略有误差。据行业协会在监测企业的统计,我国祖代蛋种鸡常年存栏量(包括进口和国内自主培育)多年在45万套至75万套之间波动。那么,依此来计算,一套祖代鸡可以有5000羽商品代母雏的放大效应,有24万套在产祖代鸡就足可以供应市场了。而实际上的存栏要超过36万套,有人估计今年有可能突破70万套。那就更超的多了。又据行业在监统计,我国父母代种鸡存栏量多年来大约是2000万套至2400万套之间波动(也有人分析是1500万套,1700万套。其中祖代企业饲养700万套,600家父母代场饲养800万套或更多——这可能没有计算种雏鸡和后备种青年鸡),而按12亿只商品鸡苗的年更新量,有1500万套在产父母代种鸡就可满足市场。所以这两层面的总量也还是供大于求。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人工输精成本日趋增高和防病的考虑,种禽企业逐渐在推行种禽的大笼本交饲养(公母鸡按1:10),这势必增加种公鸡的饲养量,比人工授精大约要增加3倍。而受精率可能不如人工的高。这个因素也会对父母代种鸡饲养量产生影响。

对于商品代养殖场户来说,种源的总量供大于求,可以使得雏鸡苗价格更便宜,在其他因素不大变的情况下,更便宜就使得蛋鸡养殖的盈利天花板升高,有助于促进补栏和保量。这样,由于蛋鸡生产的周期长,高峰来临后“刹不住车”,蛋价波动受年节影响大,只要蛋价合适,商品代蛋鸡总量也是会始终处于饱和与过剩之间。

如果从更全面的角度看,我国蛋鸡的总量还有统计不完善的空缺存在,就是不在监的品种和数量。这是历史、地理和群众消费口味与消费习惯的惯性所致。例如,众多的地方品种鸡、林间、农家散养鸡、乌鸡、绿壳蛋鸡、节粮型矮小鸡、肉蛋兼用型如固始鸡、狼山鸡;花凤鸡(贵妃鸡杂交海兰商品代)等;有些品种鸡蛋在局部地区是消费的强项,如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就不以通常的高产鸡鸡蛋做主项。

看待产能过剩不仅仅只从存栏量考虑,还有另一个指标,那就是在原有存栏量不变状态下的大群体单产性能的充分发挥。这主要是由养殖规模和技术标准的提升获取的,比起存栏数量来,这方面的“过剩”更具有刚性。由于生产成本、管理技术和生物安全的压迫,许多小养殖户难以为继,陆续退出,而具有资金实力的新型养殖场户为求得规模效益往往一步到位。例如,成为行业目前“时尚”目标的“555”规划——就是50亩地,建5栋鸡舍,每栋饲养5万只鸡,共计25万鸡施行全进全出;阶梯笼养、层叠笼养,通风、控温、光照、集蛋、清粪、饲喂、饮水、消毒和部分免疫自动化。这样的鸡场生产效益高,生物风险小,单位鸡只的单产发挥更佳。按每只鸡投入100元计,总计需投入2500万元,这样的鸡场可以陆续建设陆续进鸡陆续投入,按固定资产折旧20年计,每年平均的投入可视为125万元,投资总额不小,但一次性投入不算高,长久考量合适,一只鸡一生的产值可达300元以上,而产生的效益会更可观。

这样的效益提升会引发总存栏量缩减吗?是会的。但这是渐进式缩减。一方面,由于管理好,生物安全系数高,产蛋高峰期维持的更加持久,再加上蛋价行情好,许多鸡场都是饲养到80-90周才淘汰,这样一来,淘汰期拉长了大约30%,与此同时鸡苗需求量也就随之下降了大约30%;淘汰延迟,补进也延迟,变化的只是鸡群的日龄结构。鸡群更新变缓而产能不减,受损的是种禽企业。所以作为种禽企业,难怪有人担心如果鸡的单产水平再有提高,加上管理到位,疫病大幅减少的叠加作用,蛋鸡养到90周以上普遍起来,则鸡苗需求量会下降50%,这种担心不无道理。

上一篇:2017年河北省蛋鸡产业发展报告

下一篇:2017年鸭产业生产形势报告及趋势展望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