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综合篇 > 文章

浙江两个畜牧业集群发展纪实

时间:2024-04-09    点击: 次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作者:毛华敏 朱海洋 - 小 + 大

“稳、进、立”,支点变亮点

在众人的印象里,浙江的畜禽土特产好货不少,湖羊、仙居鸡、两头乌猪都鼎鼎有名,但论及规模,却难与其口碑相匹配。不过,现如今,这样的旧印象恐将改变。2022年,浙江获批湖羊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可为全省新增湖羊饲养量50万只;2023年,又获批蛋鸡产业集群项目,新增蛋鸡存栏600万只。

令人期待的是,两个集群建设将加速推动两大产业率先成长为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一二三产深度融合、联农带富效益明显的特色优势产业。支点变亮点,如今,以产业集群带动畜牧业“新质”发展,正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记者发现,在这一大跨越背后,“稳、进、立”的脉络更加清晰。

一、扎“稳”产业根基

2019年以来,受“猪周期”、非洲猪瘟等因素叠加影响,全国生猪产能出现大幅滑坡,浙江高度重视,密集部署。随后几年,万头规模以上的养殖场不断落地,浙江生猪产业快速增长,“肉盘子”越端越稳,为全省畜禽业的稳产保供打了一剂强心针。

然而,一组不能忽视的数字也夹杂在统计报表当中,2020年至2021年,全省家禽出栏、禽肉产量都在同比增长,禽蛋产量却在下降。显然,这是结构性的不平衡。

为此,2021年出台的《浙江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支持新建一批存栏50万只以上蛋鸡场和10万只以上的蛋鸭场,目标到2025年,蛋禽存栏量将达到3000万只。

实际上,看中浙江禽蛋市场的大有人在,这缘于全省禽蛋消费数量巨大,但自给率仅有27%左右,如能在本地建设蛋禽养殖场,可省去一大笔物流费,效益自然更好。当时,有这般想法的企业并不少,总部位于四川的“黄天鹅”就是其中一家。

但从政府角度看,不是什么橄榄枝都能接,标准化、绿色化、规模化、循环化、数字化、基地化才代表着浙江畜牧业的发展方向。显然,“黄天鹅”觉得自己符合这个“硬条件”,与湖州市下辖的长兴县一对接,双方便看对了眼。“情投意合”之下,“黄天鹅”原计划投产100万只的蛋禽项目,变成了三期建成300万只。

更令“黄天鹅”大喜过望的是,一期项目动工不久,浙江获批蛋鸡产业集群项目,这意味着能得到中央与地方财政资金的支持,无疑加速了产业化进程。“我们看好江浙沪市场,原本只是想在长三角中心点附近找个养殖场,没想到还能享受到政策红利,这是预期之外的。”浙江凤集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双坦言。

在市场与政策的双重激励下,继“黄天鹅”之后,温氏、明康汇等企业相继在浙江落地蛋鸡项目。2023年,全省蛋鸡存栏2089.03万只,同比增加了7.73%,鸡蛋产量29.53万吨,同比增加8.82%,产业发展根基愈发扎实。

与禽蛋产业略有不同,2020至2021年,浙江的湖羊产量一直在向上攀升,但其背景之一是猪周期的传导下,湖羊价格高企,养殖量便跟着上去了。可2021年下半年开始,湖羊价格开始下行,养殖意愿下降,如果任其发展,随周期起伏在所难免。因此,浙江在制定畜牧业“十四五”规划时,便从湖羊的供种、产业融合、品牌建设上予以全方位的顶层设计。

2022年,湖羊产业集群项目的获批,则进一步加速了湖羊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的步伐。截至今年1月底,集群内湖羊饲养量265.6万只,占全省湖羊饲养量的90%,同比增长14.8%,连续8年实现正增长。

二、推动产业链“进化”

就浙江畜牧业而言,如果说“稳”是稳住基本盘,那么“进”就是要提升科技水平,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链“进化”。

湖羊源于蒙古羊,迁居太湖流域后,由放牧模式转为舍饲方式,这是湖羊饲养方式的第一次转变。如今,湖羊的生存空间再次迎来巨变:开始向上拓展,“湖羊上楼”正成为越来越多规模化养殖场的新选择。

上一篇:2024年畜牧行业最新热点及发展动向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