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11 点击: 次 来源:现代畜牧网 作者:豆包 - 小 + 大
一、牧原成本创新低,猪市风云起 近期,畜牧行业动态备受关注。其中,牧原股份发布的消息尤为引人注目:6 月生猪完全出栏成本降至 12.1 元 / 公斤(折合 6.05 元一斤),达到 2021 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该数据对行业产生了显著影响,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 成本降低与利润增长密切相关。以当前 7.5 元一斤的出栏价计算,每头出栏生猪可为牧原带来约 360 元的利润。这一利润空间在行业内表现突出,引发同行关注。 这一现象背后,养猪业已进入新的猪周期,市场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与运行状态。这些变化不仅影响大型养殖企业,如牧原股份,也关系到整个行业从业者的利益,甚至对普通消费者的生活产生影响。下文将对新猪周期进行深入分析。 新周期特征一:规模化浪潮推进 在新猪周期中,养猪业规模化进程显著加速。数据显示,Top13 养殖企业的出栏量占比从 2018 年的不足 7%,快速提升至 2024 年的 24%,预计 2025 年将达到 30%。这一规模化发展趋势导致行业集中度迅速提高。小型养殖户在市场竞争中逐渐被淘汰,大型养殖企业凭借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不断扩大养殖规模,抢占市场份额。例如,牧原股份作为行业龙头企业,通过大规模养殖和先进管理模式,在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方面成效显著,成为行业学习的典范。 然而,头部猪企的市场份额扩张目前面临一定阻碍,处于阶段性稳定状态,增长空间受限。一方面,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头部猪企间竞争白热化,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难度增大。另一方面,政策调控对头部猪企扩张起到限制作用。为维护市场稳定与平衡,相关部门出台系列政策,规范和引导大型养殖企业的产能和市场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扩张速度。 新周期特征二:政策干预力度增强 在新猪周期中,政策对养猪业的影响力日益显著。相关部门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对养猪业进行深度干预。其中,要求集团场控产能(能繁母猪减至 3950 万头)和限出栏体重(120kg 以下)两项政策备受关注。 能繁母猪存栏量是生猪养殖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未来生猪供应量。相关部门将能繁母猪存栏量调减至 3950 万头,旨在从源头上控制产能,避免生猪供应过剩。过去,能繁母猪存栏量过高导致生猪出栏量大幅增加,市场供过于求,猪价持续下跌,给养殖户带来经营困境。通过调控能繁母猪存栏量,可有效调节市场供应,促进生猪市场回归平衡。 限出栏体重政策的出台旨在优化市场供应结构。将出栏体重限制在 120kg 以下,一方面可减少大体重生猪供应,避免大猪集中出栏造成市场供应过剩;另一方面,较轻体重生猪在养殖过程中所需饲料和养殖时间相对较少,有助于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此外,该政策还能引导养殖户注重养殖效率和质量,推动养猪业向精细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这些政策的持续强化成为市场的重要变量。养殖户需重新调整对后期市场的预期,单纯依靠市场自由调节、盲目追求养殖规模的时代已结束。如今,养殖户需密切关注政策动态,根据政策要求调整养殖策略,以适应市场变化。 新周期特征三:效率提升与成本控制 在新猪周期中,养猪业正经历一场以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为核心的变革,PSY(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成为衡量变革成果的关键指标。 从数据来看,行业平均 PSY 已从 24 头稳步提升至 26 头,这体现了整个行业在技术进步和管理优化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始重视母猪的品种选育、营养搭配以及养殖环境的优化,这些努力共同推动了行业 PSY 的提升。部分养殖户通过引进优良种猪品种,提高了母猪的繁殖性能;还有些养殖户加强了对母猪的日常管理和疫病防控,减少了母猪因疾病导致的繁殖障碍,从而提高了 PSY。 |
上一篇:生态养猪在现代养殖业中的发展前景
下一篇:没有了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