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5-01 点击: 次 来源:肉类食品网 作者:豆包 - 小 + 大
一、国标落地,行业格局重塑 在 2024 年 9 月,预制菜行业迎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变革 ——《预制菜国家标准》正式实施。此标准的推行,如同在行业领域投入巨石,引发连锁反应,深刻改写了预制菜行业的发展路径。 该标准的两大核心要求备受关注:一是明确禁止添加防腐剂,二是要求全程冷链运输。这两项规定切中行业要害,旨在提升预制菜的品质与安全水平,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过去,部分预制菜企业为延长产品保质期、降低成本,在产品中添加防腐剂,引发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冷链运输不完善也常导致预制菜在运输过程中品质下降,影响口感与营养价值。如今,国家标准的出台,对整个行业形成有效约束,促使企业在生产和运输环节进行升级改造。 在这场变革中,头部企业凭借强大实力和资源优势,展现出强劲的适应能力,呈现 “强者恒强” 的发展态势。诸如得利斯、龙大美食等行业巨头,在冷冻工艺和冷链体系建设方面早有多年布局,积累了丰富经验与成熟技术。以龙大美食为例,其采用的 “液氮速冻 + 气调包装” 技术堪称行业典范。液氮速冻能在极短时间内使食物迅速降温,形成微小冰晶,最大程度减少对食物细胞结构的破坏,更好地保留食物的营养成分与原始风味;气调包装则通过调节包装内气体成分,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进一步延长产品保质期。通过两项技术的完美结合,龙大美食成功将梅菜扣肉的保质期延长至 12 个月,且无需依赖防腐剂,满足国标要求,赢得消费者信任。数据显示,2025 年一季度,头部企业的市场份额同比大幅提升 20%,这一增长速度充分彰显其在国标落地后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巩固其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然而,与头部企业的良好发展态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大中小企业陷入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 从技术层面来看,多数中小企业长期依赖传统工艺生产,技术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储备薄弱。面对国标中禁止添加防腐剂的要求,它们力不从心,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生产工艺的转型升级,开发出无防腐剂的预制菜产品。例如,一些专注于常温保存卤味制品的中小企业,因无法攻克在不添加防腐剂情况下保证产品质量和保质期的技术难题,又难以满足冷链运输要求,只能无奈看着自己的产品被迫退出市场,多年心血付诸东流。 成本问题成为压在中小企业身上的沉重负担。自建冷链体系对中小企业而言,是一项巨大投资。冷链体系建设不仅需要购置大量专业冷冻设备、冷藏车辆,建设配套冷库设施,还需投入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这些成本占中小企业总成本的 25% - 30%,对于利润微薄的中小企业来说,是难以承受的开支。若选择使用第三方冷链物流,虽省去建设冷链体系的前期投入,但高昂的物流费用同样让企业望而却步。第三方冷链物流费用通常是普通物流的 3 - 5 倍,使得中小企业的产品在成本上毫无竞争力。云南一家预制菜企业曾因冷链断链,导致整批次产品变质,不仅损失大量货物成本,还面临客户索赔和市场信誉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超过百万元,对企业造成致命打击,使其陷入经营困境。 此外,虽国标已出台,但在一些关键领域,标准仍存在模糊之处。例如,对于 “锁鲜技术”“营养指标” 等重要概念,国标尚未进行详细细化和明确界定。这给部分不良企业可乘之机,它们为降低成本、追求利润,以 “快速冷冻” 冒充 “精准保鲜”,生产出的产品实际风味复原度不足 70%,严重影响消费者食用体验。这种以次充好的行为不仅损害消费者利益,也加剧整个预制菜行业的信任危机,让消费者对预制菜产品产生更多质疑和担忧,进一步压缩中小企业的市场生存空间。因为在消费者心中,一旦对整个行业产生不信任感,就会减少对预制菜产品的购买,而中小企业由于品牌知名度低、市场影响力小,往往最先受到冲击。 |
上一篇:预制菜如何扬帆出海?
下一篇:没有了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