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环球视野 > 文章

北美控制猪蓝耳病的经验与方法介绍

时间:2023-12-04    点击: 次    来源:养猪职业经理人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后来总结 96 年我在 24000 头母 猪场净化 TGE 碰巧把蓝耳病净化了的经验,究竟是什么原因把蓝耳病净化了呢? 而且是在有保育舍的母猪群净化了蓝耳病。如何才能在更大的体系内净化蓝耳病呢?

后来在PIC公司,我通过几批试验,用净化 TGE 的办法净化蓝耳病,在一年左右的时间, 我服务的PIC整个集团公司 10 多万母猪, 包括核心群、扩繁群、用户的扩繁母猪群,有大有小都完成了母猪群的蓝耳病净化。

在美国目前大约有 100 万头的母猪群,通过各种途径,已经做过清除母猪群蓝耳病病毒,大部分的猪场都成功了,当然也有少部分场重新转阳。总之,净化蓝耳病之后如果猪场能保持12个月,净化所花的成本其实是非常值得的。

下面讲述一个大的养猪体系,在净化蓝耳病前后的生产差异。

净化蓝耳病应是种猪公司最先作出反应, 现在美国所有的在卖二元的种猪公司都是蓝耳病阴性。他们不光是做猪方面的工 作,而且在运输猪车方面也做了工作,以保证在运输猪的过程中不受感染,同时,对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上也做足了工作,并且,对空气过滤方面也做了工作,在地理位置的选择上,美国许多做的好的种猪公司,核心群和扩繁场猪场搬迁到很偏远的州。远离养猪集中地。

现在介绍净化猪病的一些应用方法:

第一,清群重新建群。

就是一个猪群被病毒污染后,把所有的猪都搬走, 最少在 30 天时间,我们做清洗、干燥、消毒,洗消彻底合理的话,一般 30 天后,这个猪场的各个疾病病毒都不会生存, 包括耐受性很强的口蹄疫病毒都不会生存, 所以 30 天以后再引进新的阴性猪群,这就是所谓清群、建群,对任何的病原几乎都适用。

第二,逐步替换法。

就像我们刚才提到的 TGE 净化的方法,所有的猪群一次性感染后,包括 200 天内用后备猪,封群 200 天时间,封群之后逐步一批一批的引进阴性猪,这样逐步替代。这种方法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像蓝耳病一样,我们知道,蓝耳病有持续感染的猪(就是在扁桃体、淋巴结中能够分离出蓝耳病病毒来), 但这些毒株并不散毒,这就是有持续感染的猪,但伪狂犬就不一样, 它是终身携带着病毒, 这些就和持续感染的猪不一样了,伪狂犬是可以随时散毒的。所以封群逐步替换的办法不可能应用在伪狂犬的净化上,传染性胸膜肺炎也做不到, 在不少的猪场,因为传染性胸膜肺炎携带和随时可能 散毒, 结合全群的抗生素都不行,伪狂犬因为终身带毒,就更加的不可能了。所以说持续感染,就像蓝耳病这样的病毒,它就没有真正终身的携带者,不可能有随时散毒的,这样的病用这样的方法是适用的。在好几个猪场,我们对支原体也用这样的方法,也做到了净化,因为支原体没有终身带毒随时散毒的猪。

第三,修正的逐步替换法。

一 些兽医认为用自家的病毒感染不放心,给所有的猪打活疫苗,针对蓝耳病是这样做的,就是所有的猪全部接种弱毒苗,然后封群,对于蓝耳病来说, 一般是 200 天时间, 200 天以后,再逐步的引进阴性后备猪,引进的后备猪要经常检测,至少 2-3 次,引进阴性猪也可以做哨兵猪,如果一直是阴性, 没有转阳, 说明封群净化是成功的。

第四,改良的逐步替换法。

就是使用本场的血清人工感染的方法,逐步替换法其实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封群什么也不做, 二是打活苗, 三是人工感染血清。人工感染血清这种方法用于本场的母猪正在流产,正在发病, 而且很集中,流产的同时,我们毫无办法挡住蓝耳病的继续发生, 这个时候可以先引进足够 200 天用的后备猪,然后用发病母猪的血清接种所有的繁殖群及引进的后备猪,再进行封群。封群 200 天,然后再引进阴性的后备。这个办法的前提是这个猪场正在流产、正在发病,为什么用这样的方法,可以让它集中在指定的时间里很快过去,缩短流产持续的时间,并且我们知道在哪一天人工感染的,因此整个母猪群就净化了蓝耳病。有些批次生产小型猪场,封群一段时间,再批次引进阴性后备母猪,蓝耳病同样也净化了。前提是批次生产的猪场。

另外, 有一些大的生产体系,将第一胎的猪集中饲养,而经产母猪集中饲养。这样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蓝耳病阴性的后备猪。200 天的时间是足够净化蓝耳病的,但是也有失败的,主要是弱仔的保留和寄养,死胎和木乃伊的处理出现了问题, 弱仔会将病毒传下去, 将病传给母猪。所以交叉寄养不要做, 特别是 24 小时以后就不能做了。同时要增加严格淘汰的程度,以前 0.7kg 以下的淘汰,在净化中可以 0.8kg 以下的就淘汰,弱仔和不能全进全出是关键因素。对于已经发病的猪场,有阴性的后备猪补充和阴性的精液至关重要。防止蓝耳的再次感染,主要靠外围生物安全的措施到位,特别注意拉猪车的管理。

上一篇:全球生猪产业50年变迁

下一篇:中美肉牛产业的主要差距分析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