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畜牧动态 > 政策法规 > 文章

2008-2015年全国奶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

时间:2012-09-05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3.生鲜乳质量标准和检测。完善生鲜乳收购标准和生鲜乳卫生标准。健全生鲜乳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立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制度,积极推进第三方检测制度的建立,逐年提高例行检测能力,确保生鲜乳生产和收购环节质量安全。
    4.奶业预警信息体系建设。重点跟踪收集国内外市场价格情况、生产供求情况,加强分析研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在优势省区建立奶牛育种信息网络,实现全国联网,在奶牛养殖基地县建立生产信息采集点。
    (二)主推技术
    1.奶牛群体改良技术。建立完善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平台,测定日产奶量、乳脂率、蛋白率、体细胞数等指标,建立采样、检测、记录、分析和反馈系统,为奶牛遗传育种提供基础数据,为奶牛饲养管理提供分析报告,指导牛群选育、乳房炎防治,改进饲养管理,提高牛群生产水平。
    2.奶牛高效繁殖技术。利用直肠检查、B超诊断和实验室测定等方法提高奶牛群的繁殖率,缩短产犊间距;利用人工授精及胚胎移植技术培育优秀种奶牛,加快对低品质奶牛的改良步伐,提高奶牛群体单产水平。
    3.标准化规模饲养技术。大力推广适合不同生产管理条件、资源特点、生产水平和规模程度的奶牛日粮标准、饲喂程序和管理措施,做到饲料营养平衡、调制科学、饲喂精心、管理精细,确保奶牛的遗传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推广全混合日粮饲喂(TMR)技术;推广适合不同饲养方式的机械挤奶技术。
    4.青贮和优质牧草生产加工技术。农区以发展青贮为重点,同时辅以作物秸秆的微贮、氨化等秸秆处理技术,解决青粗饲料品质低、数量少的问题;牧区在大面积改良草场、扩大人工种草面积,增加优质牧草供应量的同时,加强青贮玉米生产技术推广,优化奶牛日粮;结合种植业调整,大力发展苜蓿种植、专业饲料生产,更好地满足奶牛的营养需要。
    5.奶牛疫病防治技术。加强奶牛结核病、布病的检疫和防控,逐步净化结核病和布病。加强乳房炎、子宫内膜炎、肢蹄病、繁殖障碍、代谢病等疾病的防治;推广科学的免疫程序,坚持日常消毒和定期保健制度,降低疾病造成的损失。
    6.生鲜乳质量控制技术。研发先进的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及标准,大力推广第三方检测,加快机械化、标准化生鲜乳收购站建设,确保生鲜乳质量和安全。
    7.奶牛小区(场)经营管理技术。实施奶牛小区(场)的人力资源管理、生产定额管理,完善牛群档案和生产记录,大力推广和普及计算机应用软件技术在奶牛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中的应用,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政策措施,构建奶业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奶业整顿与振兴规划纲要》,落实奶牛良种补贴、后备母牛补贴、牧业机械补贴、重大疫病防治和扑杀补贴、支持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建设等政策措施,优先支持奶牛优势区域县(团场)发展。建立健全奶牛政策性保险制度,加强对奶牛养殖农户信贷支持,扩大信贷范围和金额,提高农民奶牛养殖积极性,降低养殖风险。各地要积极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工商资本、社会资本和境外资本投资奶业,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二)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组织化程度。鼓励和扶持优势区域奶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把分散的奶农组织起来,开展原料奶收购、人员培训、疫病防治、良种繁育等社会化服务,提高奶农的组织化程度。完善各级奶业协会的组织体系,有效发挥其行业自律和为成员提供社会化服务的职能。按照企业自愿、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的原则,鼓励优势区域龙头企业参与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理顺原料奶价格形成机制,定期公布原料奶收购参考价格。加强产业链的衔接,密切奶农与乳制品加工企业的关系,为产加双方的协调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加强奶牛疫病防控,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坚持生产发展和防疫保护并重的方针,切实加强优势区域奶牛疫病的防控措施。加强定期检疫和重大传染病强制免疫,建立奶牛免疫档案。帮助奶牛养殖户实施科学的防疫措施,建立完善的消毒防疫制度,减少奶牛疫病的发生。
    (四)大力开拓奶类消费市场,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扩大乳制品消费。加强宣传,普及营养知识,扩大消费群体,挖掘乳制品消费潜力。积极推进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争取向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拓展。加强农村市场的开发,不断满足我国农村居民对乳制品消费增长的需要。
    (五)加强宏观调控,提高行业管理水平。根据各地市场和资源优势,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规划,充分发挥规划对奶业发展的指导作用。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接轨的奶业法规和标准,严格执行巴氏杀菌乳标“鲜”、高温灭菌乳标“纯”、复原乳标“复原”的液态奶标识制度,加强复原乳市场监管,提高我国奶业在对外开放中参与竞争和自我保护、自我发展的能力。
    (六)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消除发展隐患。建立和完善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抽查制度,建立生鲜乳质量安全举报投诉工作机制,依法严肃查处生产和收购不合格生鲜乳的养殖场和生鲜乳收购站。加强对奶牛养殖的指导,大力推广《奶牛场卫生规范》,普及生鲜乳生产技术规程,加大对标准化示范户、专业大户、奶业合作社的指导和服务,增强科技示范带动能力,推进生鲜乳收购合同的普及应用。

上一篇:2008-2015全国肉羊优势区域布局规划

下一篇:兽用安钠咖管理规定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