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综合篇 > 文章

京津冀协同发展格局下的河北畜牧业思考

时间:2015-04-03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张钰 顾传学等 - 小 + 大

张钰 顾传学 李洪汇(河北省畜牧兽医局)

        京津冀在畜牧业发展中,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和困难,但因产业布局、地域特点、体制机制、公共财政等方面的差异,面对问题和困难的程度有所不同。
        一、问题分析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格局下,河北畜牧业存在三大突出问题:
        1.制约畜牧业发展的客观因素越来越突出。
        一是畜牧业进入资源和环境约束“双紧”、用地难和贷款难“两难”时期。河北畜禽养殖规模大,饲料、饲草有限,资源逐步趋紧,国家出台畜禽粪污防治条例,对畜禽养殖业提出了更高要求,草原生态“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环境要求趋紧。尽管河北土地资源较京津宽松,但耕地红线、养殖禁区等,进一步加剧了养殖用地难问题;畜禽不能作为资产抵押,不能贷款的问题难以突破。
        二是畜禽养殖进入高成本、高风险的“双高”时期。
        近年来畜禽养殖各类成本上涨较快,2011年以来玉米价格上涨了50%,畜牧业进入了高成本阶段。国内疫情不断发生、畜禽及其产品的流动频繁,动物疫情时刻都可能爆发,畜禽养殖市场风险和疫病风险不断加大,畜禽生产的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多,进入了高风险发展阶段。
        三是畜牧业生产进入有效供给和确保质量安全的“双压”时期。
        一方面,消费者对畜产品需求的刚性增长逐年提高,保障畜产品市场有效供给的压力加大。另一方面,社会对畜产品品种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群众关注度高,社会影响面大,安全压力加大。在生产能力不断增加的同时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当前面临的新课题。
        2.落后的畜禽生产方式与现代畜牧业要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一是养殖方式仍然落后。京津畜禽养殖全部或基本实现了规模养殖,河北畜禽养殖规模及防疫条件仍有差距。据行业统计,按照现代畜牧业生产标准,河北62%的生猪由年出栏500头以下的农户提供,蛋鸡存栏500 只以上的养殖场仅占88%,肉鸡出栏2000只以上的养殖场仅占90%。
        二是畜牧产业链条不完全成型。京津以大型、品牌畜牧业龙头企业为主体,河北缺乏大型龙头企业,表现之一是产业链条不完整,精深加工比例不高,与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的高度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的养殖水平不相符。表现之二是供求关系不确定,除奶业和肉鸡链条经济采用合同收购和订单生产的模式外,其他都是松散简单购销关系,在市场发生变化时,没有有效的利益保障机制。表现之三是利益联结不紧密,市场供不应求时,养殖场户不守信用,随意销售,以获得最大利益,市场供大于求时,龙头企业压低价格,以降低成本的方式增加利润,双方没有在同一轨道上共同发展,养殖户缺乏话语权,没有实现利益共享。 
        三是京津冀畜牧业没有完全实现协同发展。协同发展的工作机制没有形成,京津冀畜产品市场处于无序状态、畜产品竞争规则不健全,京津冀三地部门协调的不够,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市场+基地”的合作模式不固定,畜牧业发展模式不合理。
        3.监管任务与监管队伍建设滞后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北京、天津畜牧业监管机构健全、监管队伍正规、设备设施齐全、经费保障充足,河北和京津相比差距较大。
        一是基层监管队伍薄弱。有的地方乡镇动物防疫站没有站址、人员编制不落实、工资偏低,素质较差,制度不完善、监管不到位,执法意识较差。
        二是县级监管机构不完善。河北具有县级编办批文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的比例仅占到48.5%,县级 检测机构检测技术水平不高,记录不规范。
        三是屠宰环节监管亟待加强。目前,畜禽定点屠宰职能还没有全部调整到位。多数屠宰企业实际屠宰量不到设计屠宰能力的1/3,生产能力闲置现象普遍存在,代宰比例达70%以上。屠宰环节监管检测能力弱、私屠滥宰、宰前静养制度没有完全落实、监管不到位的问题比较突出。

上一篇:新形势下拓展青海农牧业发展新思路

下一篇:农村合作组织在现代畜牧业发展中的作用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