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环球视野 > 文章

养猪王国--丹麦猪场考察报告

时间:2015-02-27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2014年11月8日–16日的丹麦德国及EuroTier考察行程已圆满结束。此次丹麦德国之旅让我最有感触的是丹麦。在丹麦我们参观和考察了丹麦的设备厂、饲料厂、核心种猪场、无害化处理厂及丹麦最大的供精站,也了解了丹麦整个养猪行业的生态。丹麦之行,虽然见识了很多它们很先进的养殖技术,但是很多技术还是不大适合国内的国情,最有感触和启发还是观念的改变。以下就我个人在丹麦的所见所闻就整个养猪产业的生态做个分享。

沿途风景

    一、丹麦国家概况
  丹麦是个北欧的小国,土地面积43000平方公里,人口560万人,其中有一百多万的人口集中在其首都哥本哈根市,气候属于寒带型海洋性气候,日夜温差小,冬天寒冷,但夏天不热均温为19度,是个非常适合养猪的地方。生猪产业是其重要的支柱产业,贡献其GDP的10%,丹麦年出栏生猪接近3000万头,全国平均每人饲养将近6头生猪,去年其全国每头母猪的平均PSY为28.8头。这些数据虽然算不上是养猪大国,但确是个实至名归的养猪强国,其生产效率之高(去年全国平均PSY28.8头),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很多养猪大国所望尘莫及的。
    二、全产业链的协会体系–协会带动产业发展及技术提升
  丹麦之所以会有这么高的生产效率,应该归功于其整个养猪产业链的协会体系及机制,而非政府主导。在丹麦,行业协会是产业的火车头,它们带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和技术的提升。丹麦有几大行业协会,分别为养猪者协会、育种协会(丹育)、和屠宰行业协会。每个产业链内的成员分别归属于其所属的行业协会,而协会的运作资金,则从每位协会成员所卖出或屠宰的每一头猪提拨一定比例的金额到协会当做运作及研发资金。每个协会有专业经理人及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主持,各职其领域的专业分工与职能。在丹麦,养猪是有准入门坎限制的,不像国内只要有钱,想养多少就养多少。在丹麦想养猪,是必须先加入行业协会。首先,想要养猪的人必须先经过农业学校几年的培训,然后考取上岗资格证,然后再看你有多少资金及多少土地,向行业协会申请,资格符合行业协会要求后,行业协会才会准许让你养猪,但能养多少猪也是行业协会分配的,不是农场主想养多少就多少,因此丹麦的出栏得以总量控制,其抗风险能力强。而且丹麦的行业协会还交叉持股,让每个环节的利益得到公平的分配。养殖者,每年在年底(就算是最差的年份)还能从屠宰(因为屠宰永远不会亏本)环节返回一些点。在整个协会运作机制之下,最值我赞赏的就是丹麦养殖者协会下面有一个一百五十多人的丹麦养猪研究中心,它们与各个农牧相关的院校和企业联合进行很多的养猪相关的养殖技术(包刮生产上所遇到的瓶颈)及设备的研发,而所得的成果全部推广到农户,这就是为什么丹麦的养猪农民能这么有效率的养殖。最经典的例子就是,丹麦猪种的高繁殖一直让他们引以为傲,但是相对的其出生死仔及弱仔数也相对较高,而且仔猪哺育率也没有预期的好。因此,养猪研究院针对了这些瓶颈作了很多研究及改进,首先他们在育种选育的部分,把原本活仔及弱仔数,由原本的出生当日改到出生5日去做核定,它们由2004年开始去做这方面的选育,到现在他们的活仔数有0.5头以上的提升。另外针对生的多,母猪带不了的问题,它们在产床上发明了奶妈机,再配合三段式奶妈寄养技术,他们宣称他们的母猪可以比以前多育成2头仔猪。丹麦的协会机制真的很令人向往,他们能成功的运作,应该归功于他们人少,税收高,社会福利好,人民的互信机制高,能公平公正的去分享。但是这模式如果搬到目前的中国,未来还不知道,但至少在目前是行不通的。

上一篇:美国饲料企业如何降低饲料生产成本

下一篇:国外畜牧业的扶持政策解读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