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动物诊疗 > 人兽共患病 > 文章

重大人畜共患病的诊断及免疫

时间:2012-09-24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人畜共患病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非常重要的一类传染病,发生范围遍布全世界。目前,新的人畜共患病不断出现,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形势更加严峻。为了维护畜牧业健康发展,保护人类健康,就必须推行以防控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
    一、人畜共患病的基本知识
    (一)人畜共患病的概念
    人畜共患病是由同一种病原体引起,流行病学上相互关联,在动物和人之间自然传播的疫病。构成人畜共患病的三个要素是:一是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病原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真菌和内外寄生虫等;二是在流行病学上具有关联性。动物是人类疾病发生、传播必不可少的环节,病原突破人类的种间屏障,动物和人类都具有易感性,是动物源性疫病; 三是在动物和人之间自然传播。病原体在人和动物之间是自然水平传播,以接触感染方式为主,可以是直接接触,也可以是通过媒介间接接触。
    (二)人畜共患病种类,分类方法很多,总的讲,可以根据病原、流行环节、分布范围、防控策略等需要分类。按病原分类:有病毒性人畜共患病、细菌性人畜共患病和寄生虫性人畜共患病三类。
    世界上已证实的人畜共患病约有200种。 较重要的有89种(细菌病20种、病毒病27种、立克次体病10种、原虫病和真菌病5种、寄生虫病22种、其他疾病5种)。
    二、人畜共患病的危害
    (一)危害人类健康
    世界上,每年1700万人死于传染病(主要是人畜共患病),其中,310万人死于结核病,1万多人死于狂犬病,发展中国家牧民布病感染率在20%以上,外蒙古牧民感染率达30%。
    据我国卫生部公布:2008年1月(1月1日零时-1月31日24时)全国人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300637例,死亡567人。列报告病例数和死亡数首位的均为肺结核。死亡数居前5位的占死亡数的90%。
    近年来,疯牛病、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影响越来越大。人畜共患病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二)危害畜牧业安全生产
    直接损失:一是造成大批畜禽死亡,如:猪的乙型脑炎、牛羊炭疽;二是生产性能下降、淘汰率提高,如:布病、结核病;三是畜禽产品废弃,如囊虫病等。
    间接损失:主要表现在影响消费者心理,造成恐慌;其次,造成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销售困难,致使畜牧业生产剧烈波动,如:高致病性禽流感造成对禽产品的恐慌,影响养禽业。
    (三)危害畜产品安全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是畜产品安全的一个重要内容。1966年,日本O 157大肠杆菌出血性肠炎10天内有6200名学生感染,造成很多人死亡。
    三、人畜共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传播方式
    流行病学特征,一是群发性。分低度流行、暴发流行和大流行。低度流行又称为地方病。暴发流行会影响到社会稳定。大流行往往横跨多个大洲;二是职业性。 饲养、加工、实验室和兽医人员是高危人群;三是区域性。 因为和生物媒介、动物饲养方式和人类生活习惯相关,所以表现为区域性流行;四是季节性。 因为有生物媒介等参与,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五是周期性。疫病流行与社会、畜禽移动、病原体进化等有关,如我国狂犬病有10年一个的流行周期特征。
    人畜共患病主要有如下六种传播方式:
    一是直接或间接接触病畜。动物的全身被毛和皮肤垢屑里,含有各种病毒、病菌、疥螨、虱子等,它们有的就是某种疾病的病原体,有的则是疾病的传播媒介。宠物爱好者如果不注意个人防范,任意与动物拥抱、亲吻、食同桌、寝同床,有可能从动物身上感染人畜共患病。
    二是虫媒传播。通过蚊、蝇等昆虫叮咬传播。如日本乙型脑炎等。
    三是呼吸传播。患病动物在流鼻涕、打喷嚏和咳嗽时,常会带出病毒或病菌,并在空气中形成有传染性的飞沫,散播疾病。
    四是唾液传播。如患狂犬病的猫、狗,它们的唾液中含有大量的狂犬病病毒,当动物咬伤人时,病毒就随唾液进入体内,引发狂犬病。
    五是饮食传播。如猪囊虫病、旋毛虫病等。
    六是粪溺传播。众所周知粪便中含有各种病原菌,大多数寄生虫卵就存在于粪便内。结核病、布氏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等病原体都可借粪便污染人的食品、饮水和用具,通过粪便传播病原体。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原则是由尿液传播的。
    四、重大人畜共患病的诊断
    (一)病原学诊断。采集标本等病原学诊断方法,分离病原。
    (二)血清学诊断。如变态反应(结核菌素点眼、皮内变态反应等)、抗原抗体直接反应(凝集反应、沉淀反应、琼脂扩散、中和实验)等诊断方法。
    (三)流行病学调查。一是要观察临床症状,询问疫病流行史;二是要调查疾病的侵入途径;三是要调查疫病的流行特征;四是要参考疫情监测结果。

上一篇:人畜共患病的防治

下一篇:英国发现类似SARS的新病毒世卫组织发布公告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