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牛羊业篇 > 文章

云南肉牛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时间:2011-07-21    点击: 次    来源:淘牛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摘要:通过分析目前云南省肉牛发展过程中气候资源、草地资源和牛种资源的优势,比较了云南省肉牛发展与全国同类发展水平的差距,提出因地制宜、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加快云南肉牛业发展的技术框架和产业化发展的设想。
    1、云南肉牛业的现状及主要差距
    1.1 云南肉牛业潜在的资源优势
    1.1.1 气候资源 云南位于欧亚大陆东南部,地处低纬度地带,南距海洋 60km ,高原季风气候明显。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南部边缘地区为热带气候,北部地区还分布着高原温带气候。一年内太阳照射时间较长,冬春干暧,夏秋湿凉,属热带、亚热带夏湿冬干气候类型,这种气候,适宜各种作物、牧草和肉牛的生长繁衍。
    1.1.2 草料资源:云南有草山草地面积 2.29 亿亩,其中可利用面积 1.78 亿亩,位居南方各省区之首,年产鲜草 5856.9 万 t ,相当于 64 万黄牛单位饲草量。农区有大量的农作物秸秆 1700 多万 t 可供发展肉牛生产。极富地方特色的木薯、巴蕉芋、糖业加工副产品糖蜜等,都为肉牛生产提供了可靠的饲料保证。
    1.1.3 牛种资源:云南省地域广阔,地形错综复杂。气候以亚热带气候为主,寒、温、热带三者兼备。在这样的地理气候条件下,形成了众多具有不同适应性的地方牛种。如耐劳、耐粗饲,对湿热及寒冷条件有较强适应性且牛肉纹理细、肉质好的文山黄牛;具有抗寒、耐湿、抗病力强等特点的昭通黄牛;对高海拔地区生态环境有较好的适应性的迪庆黄牛;具有抗蜱能力强、耐高热的云南瘤牛;具有适应家养放牧,繁殖能力极强的大额牛。
    1.1.4 区位优势 云南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周边国家(特别是东南亚一些国家)牛肉市场量大。如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印度尼西亚,以及泰国等信佛教、伊斯兰教的人多,牛羊肉是肉食的主体,消费量很大。但这些国家的牛羊肉产量极少(如印度人均 4kg ,印度尼西亚人均 4kg ,孟加拉国人均 2kg ,巴基斯坦人均 10kg ),产不足销,大量从国外进口,价格昂贵。因此,云南大力发展商品肉牛的生产,可利用区位优势打入东南亚、南亚市场。
    1.2 云南肉牛业的生产现状及主要差距
    2006 年统计资料表明,全省存栏牛 782.4 万头(黄牛 497.08 万头、良种及改良乳牛 20.62 万头、水牛 264.7 万头) , 出栏 226.3 万头(黄牛 163.464 万头,水牛 59.6 万头,良种及改良乳牛 3.24 万头) ,出栏率为 29.8% ,出栏牛平均胴体重为 107kg ,存栏牛头均产肉 30.8kg ,与全国畜牧业发达省份相比差距甚远。
    2、肉牛业中国内外应用高新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1 高生产力水平和持续增长趋势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资料, 2006 全世界肉牛平均出栏率为 20.2% ,美国为 37.3% 、法国为 27.5% 、英国为 19.9% 、澳大利亚为 29% ;全世界出栏肉牛平均胴体重为 203kg ,美国 305kg ,巴西 198kg ,法国 298kg (中国 169kg ,云南 107kg );按每头存栏牛计算,全世界平均每头牛产肉 43.7kg (中国 53.7kg ,云南 30.8kg )。由于消费刺激的影响和各国对牛肉生产的重视,预计肉牛的群体生产水平将持续提高,由于选种的促进作用,肉牛品种趋向大型化,个体生产水平也将进一步提高。
    2.2 集约化生产和专业化分工
    在牛肉生产的基本途径方面,国外主要以专门的肉牛品种(如英国品种安格斯、海福特、短角,欧洲品种夏洛来、西门塔尔、利木辛、契安尼娜及瘤牛品种婆罗门、圣格鲁迪斯等)通过纯繁或杂交来进行生产,其中以杂交方式生产的占主要部分,如澳大利亚的存栏肉牛中有 45% 是杂交牛,加拿大则有 80% 的牛肉来自于杂交牛,美、英、法等国家的杂交牛也占很大的比例;另一种是以奶公犊肥育来生产,极少量以淘汰奶牛来生产并以加工肉的形式出售。我国除了几个较有名的地方兼用品种—秦川牛、鲁西牛、南阳牛等之外,至今还无专用的肉牛品种。
    在生产方式上,肉牛业发达国家在行业内部有着较为明确的分工,如种牛生产场、架子牛繁殖饲养场即母牛——犊牛生产体系,集约化的肉牛专业肥育场。其中架子牛繁殖饲养场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主要以农场主小规模饲养为主,每个农场的饲养量都为 500 —— 800 头,也有少数饲养数量较多的农场。但肉牛肥育场则主要是大规模的集约化饲养,一般年育肥规模 30000 头左右,也有年育肥量超过 10 万头的肥育场。如美国的北科罗拉多州的芒弗尔特公司,年肥育牛 40 — 50 万头,年产值 3 亿美元。我国除了近几年北方出现少数的专门肥育场(不分年龄阶段)和部分农户的少量栓系肥育外,主体方式仍是小户、分散饲养,专业化分工还未建立;我省的肉牛肥育除少数回民群众对自食菜牛进行一段时间的肥育外,基本上还属空白。
    2.3 生物技术在肉牛业中的应用。
    2.3.1 国外
    为了进一步提高肉牛业的生产效率,近年来许多科学家致力于新的家畜生殖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有的已取得重大突破。这些主要技术包括:发情同期化和超数排卵技术;体外受精技术;多胎生产技术;性别鉴定技术;嵌合体技术及克隆技术等,其中克隆技术包括胚胎核移植技术和体细胞克隆技术。新的家畜生殖技术是从过去的繁殖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40 年代后期人工授精在北美盛行,由于它具有防止疾病蔓延、降低成本、经济效益高等特点,目前有 70 %以上的奶牛是通过人工授精妊娠的。牛胚胎移植的商业化利用是 70 年代初从北美开始的,如今美国和加拿大每年约生产 15 万头犊牛,亚洲也超过 5 万头。随着胚胎工程技术的不断成熟特别是胚冷冻技术、体外受精技术乃至体细胞克隆技术的日趋成熟和适用化,必将推动畜牧业的高度发展。

上一篇:2011年中国奶业发展最新形势分析

下一篇:牦牛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