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牛羊业篇 > 文章

云南肉牛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时间:2011-07-21    点击: 次    来源:淘牛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2.3.2 国内
    以上所提到的国外用于肉牛繁殖的生物技术,在国内也已有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和发展,我国的胚胎移植技术开展于七十年代末, 1985 — 1992 全国共进行了 4000 — 5000 枚牛胚的移植,成功率 40% 左右。但这些技术大部分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或初步应用阶段,在实际的肉牛业生产中还未发挥作用。
    3、云南肉牛业发展对策
    我省肉牛业的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第一,经济全球化,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给我省的肉牛业带来了极大的机遇,而我省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为云南的牛肉生产及出口提供了条件;第二,由于发展肉牛业适合云南省省情,各级、各地政府对肉牛业的高度重视;第三,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由温饱向小康的转变,人们对食物需求结构的多样性。同时云南牛肉生产也面临最大的挑战,首先是生产者,在其自身对市场经济很生疏的情况下却必须进入很不完善、不健全、不规范的市场经济,不但要适应市场,还要赢得市场,为己所用。第二云南牛肉生产水平低下,然而却要求在该基础上生产出高产、优质、廉价的产品以开拓市场。第三是如何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把市场对生产的冲击缩减到最小。第四是如何实现增产又增收。
    云南肉牛业的发展,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确立正确的发展战略,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重重困难。
    3.1 重视科研及成果应用
    3.1.1 重视肉牛科研工作
    虽然云南省素有“动植物王国”之称。牛种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云南地方牛种在过去主要强调役用性状,因此云南地方牛种的肉用性状较差,其胴体重和屠宰率不仅远无法与国外优良肉牛品种相比,就是与我国北方著名黄牛品种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是造成我省肉牛个体生产水平(平均胴体重 100kg 左右)和群体生产水平低的主要原因。然而优良肉牛品种的培育是肉牛业生产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云南应该有目的地利用引进的国外优良肉牛品种及选育优良地方品种,通过对外来品种的适应性、纯繁技术及其改良地方品种的效果的研究,筛选、培育出适合于我省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的高产、稳定、优质的肉牛优良新品种。
    3.1.2 把肉牛业作为主要产业、集中力量联合攻关,解决我省肉牛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政府部门和从事肉牛研究工作的单位要组成一个合作研究体,主要目标是解决肉牛业中的育种、繁殖、饲养及疾病防治问题。培训肉牛科研、生产方面的专家或研究生提高肉牛科研生产水平,使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这种合作研究可发挥各研究机构的优势,使人力物力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取得比单个研究机构更多的研究成果,创造出比单个研究机构更大的价值。
    3.1.3 既重视结合生产实际开展应用研究,也重视涉及生产力的基础研究,重视成果的应用
    重视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是世界肉牛业发达国家成功的一条基本途径,以胚胎移植为例,这一继人工授精之后的第二代现代生殖技术,已在畜牧业发达国家的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以日本为例,全国有胚胎移植研究机关 140 余所,从屠宰牛采集卵子,经体外受精取得受精卵再移植给受体牛已在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且胚胎输出已进入贸易领域。以芝蒲县为例,全县每年可供胚胎 5 — 10 万枚,每枚售价 500 美元。然而我省通过“中澳合作项目”和省“八五”肉牛科技攻关项目的研究,筛选出婆莫云杂( 1 / 2 婆罗门 . 1 / 4 莫累灰. 1 / 4 云南黄牛)、婆云杂( 1 / 2 婆罗门. 1 / 2 云南黄牛)、莫云杂( 1 / 2 莫累灰. 1 / 2 云南黄牛)以及面上推广应用所认可的西云杂( 1 / 2 西门塔尔. 1 / 2 云南黄牛)和短云杂( 1 / 2 短角. 1 / 2 云南黄牛)等几个组合。其中前三个杂交组合的 6 月龄体重较云南黄牛分别提高了 44 %、 23 %和 37 %。 18 月龄体重分别达到成年体重的 80 %、 79 %和 77.5 %。繁殖成活率分别为 84.3 %、 65.5 %和 85.2 %,均超过纯种莫累灰及婆罗门牛在同等条件下的 47.2 %和 65.1 %。抗蜱能力均较强,在放牧加少量补饲( 1.5kg /头 . 日精料)条件下,可分别获得 1060g 、 740g 和 800g 的日增重。三个杂交组合中,推广应用婆罗门牛与云南黄牛杂交已经具备条件 ( 云南省在 1998 年从澳大利亚引进纯种婆罗门牛 121 头,并已初步驯化饲养成功,加上 1991 年引进的 24 头,目前种群已达 200 余头 ) 。在云南热带、亚热带地区这一杂交组合如果能迅速推广应用,势必大幅度提高云南肉牛的生产能力。此外,云南省目前牛的繁殖成活率不到 40 %,而肉牛“八五”科技攻关期间课题实施点的平均成活率为 60.3 %,如果将这一成果应用而使全省的繁殖成活率达 50 %左右,则意味着全省每年可增加断奶牛 40 万头以上,直接经济价值即达 4 亿元。可见加强现有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对云南肉牛业迅速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上一篇:2011年中国奶业发展最新形势分析

下一篇:牦牛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