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基础兽医 > 文章

环境源性疾病论视角下的非洲猪瘟防控

时间:2022-09-20    点击: 次    来源:抗非大家谈    作者:梁宁 - 小 + 大

图6 带猪消毒双向作用

由上可见,ASF疫情的发生绝非ASFV病原单方面因素决定的。仇华吉研究员提出了“酒量”理论,意在提醒猪场,防非既要全力降低内外环境中的病毒载量,又要尽力提升猪群的“酒量”(病毒感染阈值)。而不良环境下,病毒累积、传播加剧,同时猪群抵抗力受到破坏,“酒量”每况愈下,疾病必然防不胜防。反之,综观防非成功的猪场,设备未必先进,手段未必“高大上”,但大都通过生物安全、环境改良等综合措施大大减少了疫情的发生几率,比如广西奇昌养殖模式中,在阻隔病毒的同时,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猪场环境控制上,给猪群营造洁净干燥、温度适宜、空气清新、有益微生物占主导的环境状态,换来了猪群较高抗病力,也成了防非成功的典型模式之一。总之,防非成功既要有生物安全的阻隔力,又必须要有清除“漏网之鱼”的战斗力!

三、小结

只将眼光盯在各类病原微生物上,却不见流行病学上糟糕环境所起的作用,是控制传染性疾病最可怕的偏颇。因此,防控传染病,养猪人切勿将眼光只盯在病原上!任何一个传染病,都不是孤立的疾病,它的发生与环境等因素总会有这样那样的联系,找到关联,深入探索病之本末,再施以系统防制,才是养猪人应有的防病思维。正如仇华吉研究员所言,非瘟防控是持久战,我们不能有浮躁心态、赌徒心理、绝招思维,切不可迷信“神药”“神苗”“神专家”,而要用系统思维、“结硬寨、打呆仗”。

【专家仇华吉点评】

任何动物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一定是由于同时存在三个因素,即不断排出病毒的源头(传染源)、搭载和散播病毒的工具和路径(传播途径)、具有易感性的动物群体。猪场非瘟疫情防控战略和战术都应当着眼于这三个环节的管控,分别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即关“水龙头”(掐住病毒之源,控制病毒增量)、降低“病毒载量”(切断病毒之“腿”,消减病毒存量)、提升“酒量”(内外兼修,提高猪的耐受性)。

本文从猪场环境的视角,详细评述了不良环境与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三个环节的联系,揭示了恶劣环境在非瘟疫情发生过程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值得思考。一粒种子能不能发芽取决于自身是不是一粒“好”种子,同时也取决于土壤及其环境(温度、湿度、光照、空气等)因素的影响。非瘟病毒也如同“种子”(致病性就是其“种子”“根性”),是否会“发芽”(引发疾病),不仅取决于有无合适“土壤”(易感猪),还要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当然,猪场环境不是非瘟疫情的唯一诱因,防控非瘟,仍然需要强调系统思维,实行基于生物安全体系的综合防控(营养、环境、管理、防疫、育种等)。作为新一代兽医,不仅要会给猪看病,而且要会给猪场内外环境“看病”、给猪场饲养管理“看病”,甚至给猪场管理者“看病”。

上一篇:猪场蓝耳病病毒传播流行规律与毒株变异趋势

下一篇:非瘟防控与净化之实战案例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