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基础兽医 > 文章

认知迭代,系统抗非;合纵连横,特色防非

时间:2021-07-02    点击: 次    来源:抗非大家谈    作者:赵毅博,张有权 - 小 + 大

2. 内部健康管理体系

(1)饮水健康:饮水健康是保障猪群健康的关键点。饮水消毒可以使用酸化剂(首选发酵有机酸),特别是针对山西地区碱性水质。pH值3~4的酸化饮水不仅能够起到消毒作用,还能够保障猪群肠道健康,减少便秘造成的猪群亚健康问题。

(2)饲料健康:保证猪只吃到新鲜无霉变的饲料是猪群健康的前提。根据品种、品系定制化的饲料配方,可以保证猪群既能获得充足合理的营养所需,也能够保障猪群消化系统的健康。

(3)后备猪健康:采取自繁自养体系,自留后备,且必须有独立的隔离舍。通过隔离驯化、免疫、抗体与抗原监测等健康管理措施,保障后备猪在入群前不会有疾病波动。通过精细化饲养,充分满足后备猪对营养、环境等多方面需求,使进入母猪群的后备猪都是优中选优的健康猪只。

(3)黏膜健康:保障猪群的黏膜健康也是防控非瘟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避免呼吸道黏膜、消化道黏膜、皮肤破损、眼结膜炎等黏膜性损伤,坚决不给病毒入侵以可趁之机。

(4)管理健康:管理健康就是减少一些会造成猪只应激的因素。第一,环境应激:饮水、饲料、温度、湿度、密度、通风、有害气体浓度、猪舍洁净度都是影响猪群疾病防御能力的关键性因素,是造成猪只应激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以猪只生物学特性为出发点,以猪的感受、行为表现作为饲养环境的标准。第二,人为应激:饲喂、治疗、免疫、驱赶、助产等都是造成人为应激的主要因素。首先,加强人员培训,强调人为应激对猪只健康的影响,固定饲喂时间点,按时按量满足猪的采食、饮水等生理需求,确保建立科学合理的人猪互动和人猪关系;其次,优化免疫程序,通过疾病净化、联合免疫等方式减少免疫次数,免疫前后饮水里加入电解多维减少应激;最后,遵循猪的自然习性,注重日常巡栏和管理。

(5)团队管理:培养员工责任心,提高人员稳定性。打造一支执行力强、经验丰富,真正“敬猪、爱猪、懂猪、以猪为本”的核心管理团队,传递“以猪为本”的管理理念,自上而下养成“以猪为本”的企业文化,为猪群健康提供全方位保障。

最终,提高猪场整体抗击非瘟能力,提高猪群免疫力水平,公司和猪场的各个层级、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各个要素协同促进都参与到抗击非瘟的战斗中来,践行仇华吉老师提出的“要让猪只也参与到抗击非瘟的战斗中去,成为我们的战友,而不是非瘟的帮凶”的养猪理念。

二、抗非的底层逻辑

所谓底层逻辑,是从问题本身的底层、本质出发。对于抗击非瘟这个问题,就是挖掘最基本的特征和最核心的因素,验证最终解决方案是否匹配。底层逻辑越坚固,看问题就越能一针见血,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越强。

防非、抗非的核心是要科学认知传染病流行的三要素,即传染源(非瘟病毒)、传播途径(接触、口粪、昆虫、气溶胶等)和易感动物(猪只)。

1. “好恶习性”

抗非应该站在非瘟病毒的好恶角度去考虑,它不怕什么、怕什么,根据它的特性去有针对性地对付它。非瘟属于烈性传染病,死亡率可高达100%,尚无有效商业疫苗。非瘟病毒有非常强的环境抵抗能力,耐低温、耐酸碱(pH3.9~11.5)、在血液、粪便和肉制品中存活时间长,这都是对非瘟病毒有利的存活条件。但非瘟病毒也有“短板”,怕高温、怕干燥、怕强酸强碱,传播效率与其他病毒性传染病相比相对较低。针对非瘟病毒的这些“短板”,建议在所有入场的关卡位置进行适当的消毒操作,降低非瘟病毒传入风险,把非瘟扼杀在场外生物安全防控上。

2. “禁止通行”

非瘟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易感动物和患病动物之间体液或排泄物的直接接触传播,以及通过受污染的饲料、饮水、人、车辆或污染物的间接接触传播。另外,通过感染软蜱和蚊蝇等昆虫媒介也可以传播。那就应该对所有流通路径和转运的物资都采取有效的消毒措施,如:车辆洗消烘干、人员洗澡隔离、物资浸泡熏蒸等、饲料和饮水通过发酵酸化处理,让非瘟病毒“禁止通行”。

上一篇:非瘟常态下后备猪引种面临三大挑战!

下一篇:​猪疫病的流行特点及净化方法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