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基础兽医 > 文章

非洲猪瘟防控综述

时间:2018-12-02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佚名 - 小 + 大

2.3 流行现状

非洲猪瘟于1921年首次发现于非洲的肯尼亚地区, 1957年传入西欧, 1971年传入南美洲及中美洲地区, 随后一段时间内, 疫情较为稳定。2007年以来, 非洲猪瘟在全球多个国家发生、扩散、流行, 根据孙洪涛等人的调查分析, 截止到2015年, 全球约有52个国家发生过非洲猪瘟疫情或检测到病毒, 其中包括31个非洲国家、17个欧洲国家和4个拉丁美洲国家。根据翁善钢统计, 2016年共有10个国家的多个地区发生非洲猪瘟疫情, 分别是拉脱维亚, 乌克兰敖德萨市, 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 南非西北省和自由省, 摩尔多瓦敦杜舍尼区, 波德拉谢省, 立陶宛乌田纳县, 马里塞古省, 布隆迪恩戈齐, 肯尼亚西部州。

根据OIE通报, 截止2017年10月底, 全球共有11个国家 (波兰、拉脱维亚、立陶宛、乌克兰、俄罗斯、捷克、赞比亚、南非、摩尔多瓦、罗马尼亚、科特迪瓦) 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其中波兰疫情数高达470多起, 拉脱维亚高达220多起, 立陶宛高达210多起, 三个国家疫情多发生于野猪;罗马尼亚首次发生该疫情, 感染动物为家猪, 感染来源尚不清楚;另外值得注意的是, 自2014年以来, 俄罗斯非洲猪瘟疫情严重, 今年又有多个地区发生, 截止目前疫情数高达120多起, 且绝大多数疫情发生于家猪。

2.4 分子流行病学

ASFV基因组变异频繁, 表现出明显的遗传多样性。根据ASFV P72蛋白C端编码基因的序列, 将ASFV分为22个基因型, 即P72基因Ⅰ型到基因Ⅹ, Ⅻ型。如果根据P54和PB602L基因的中央可变区 (CVR) 进行遗传分析, 可将P72基因分型进一步细化。因此, 研究AS-FV的分子流行病学, 对病原的溯源和防控有着重要意义, 也为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2.4.1 ASF在非洲地区的流行现状

非洲大陆作为ASF流行的主要区域, 也是ASFV的最早的发源地, 近些年来, 非洲地区每年都有20多个国家出现ASF疫情, 并且多数呈地方性流行。目前, 肯尼亚、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尼日利亚、卢旺达、南非、坦桑尼亚、多哥、乌干达和赞比亚等国家都相继暴发ASF。DAVID等在乌干达的健康生猪血清中, 发现具有较高的ASFV抗体阳性率, 然而, 其发病率较低, 这与乌干达家猪群中流行的是ASFV弱毒株是否有关, 还需进一步调查论证。在塞内加尔, JORI等通过对流行病学和分子分型进行研究发现, 疣猪和O.sonrai蜱不太可能参与ASF的传播。2008年, 坦桑尼亚暴发ASF疫情, 通过对来自该地区的死亡家猪组织样品进行分析发现, 坦桑尼亚株 (2008株) 为P72基因型ⅩⅤ, 并与坦桑尼亚株 (2001株) 具有很高的同源性。流行病学调查表明, 活猪的运输对ASF在坦桑尼亚地区的传播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011年, 有学者从坦桑尼亚无明显症状的猪样品中检测到ASFV的基因组, 进行遗传分析后发现其与欧洲毒株基因具有很高的相似性, 属于Ⅰ基因型Ⅱ (即格鲁吉亚2007/1株) , 由此推测该病毒可能是从欧洲国家传入坦桑尼亚, 而非来自其他非洲国家。LUKA等对来自于尼日利亚2007—2011年的样本中基因Ⅰ型的3个独立的基因组区域进行分析, 结果发现在P72和P54基因区域没有变化, P72序列的系统发育树表明所有的尼日利亚株都属于基因Ⅰ型;B602L基因分析结果表明四聚体重复数存在一定差异, 这将为ASFV进化流行病学信息提供依据。2011年2月, 埃塞俄比亚首次暴发ASF疫情, 采集埃塞俄比亚家猪的23个组织样品 (2011—2014年) , 进行ASFV基因组分析, 结果显示ASFV的部分P72基因序列为1个新的基因型。对2010—2013年暴发于乌干达的ASFV进行遗传性相关分析, 发现了2个新的CVR亚型, 并且第1次对乌干达不同地域中ASFV的分子流行病学进行详细评估。

2.4.2 ASF在高加索和欧洲地区的流行现状

2007年4月, 在欧洲地区再次出现ASF疫情, 随后在5个国家蔓延, 尤其在俄罗斯联邦及其周边的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等高加索地区流行情况更为严峻。由于该地区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复杂因素的影响, 特别是缺乏对ASF疫情的协调控制方案, 增加了ASF在该区域传播的风险, 目前, ASF疫情的扩散对受灾国家的经济造成严重影响。研究者发现, 在高加索地区和俄罗斯发现的ASFV分离株存在相同的P72, P54和CVR序列, 这表明其来源于同一个ASFV毒株。2007年格鲁吉亚出现大范围的ASF疫情, 随后在2007-2012年期间, 大量家猪和野猪感染ASFV, 研究发现该病毒的循环模式也许是其一直保持高致病性的重要原因。有学者对长期流行于意大利撒丁岛的AS-FV进行变量序列分析, 发现该撒丁岛分离毒株的变异性较低, 证实了该地区的毒株存在显著的遗传稳定性。2014年1月, 在立陶宛野猪群中首次出现ASF疫情, 随后GALLARDO等采用2014年流行于欧盟的ASFVⅡ型毒株实验性感染家猪, 并对病毒学、病毒的水平传播、产生的临床症状和诱导家猪体液反应情况进行评估研究。2014年, 对流行于立陶宛和波兰的ASFV进行检测, 测序结果显示该毒株与白俄罗斯流行株 (2013年) 相似, 与流行于东欧的毒株同源性为100%, 但与格鲁吉亚分离毒株 (2007株) 存在一定差异性。

上一篇:非洲猪瘟防控20问

下一篇:大中型猪场阻断非洲猪瘟的三道防线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