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牛羊业篇 > 文章

2013年度肉牛牦牛产业技术发展报告

时间:2014-02-27    点击: 次    来源: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    作者:曹兵海 - 小 + 大

    5、设施与环境控制领域
    世界各国因自然经济条件差异,在肉牛养殖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不同模式和道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天然草地为基础,围栏放牧为主,几乎没有舍饲;美国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紧缺,以规模化、机械化、设备化为主要特征;荷兰、德国和法国受其自身土地、劳动力等资源因素影响,以适度规模、种养结合、环境友好型牧场为主;日本、韩国、台湾以家庭农场饲养为主,发展适度规模,逐步走向规模化集约经营。
  在畜舍环境方面的研究,国外集中在生产中氨气、甲烷等气体排放评估研究和牛舍自然通风的通风换气率的相关研究。在提高生产效益的同时,动物福利研究仍是热点,多以热应激行为、地板类型、遮阳棚等为研究对象。在废弃物处理利用方面,牛粪作为能源进行资源化利用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环境可接受性及经济可行性仍然研究热点。在厌氧发酵生产沼气过程中,对不同接种菌种及添加物对沼气生产影响也有较多研究。同时利用牛粪中的纤维素进行乙醇化等也进行了研究。
    6、产业经济领域
    2013年度,国际肉牛产业经济研究领域关于肉牛生产系统对环境影响以及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美国、阿根廷)、肉牛生产者对疫病的认知及管理(加拿大)、种植业-肉牛产业综合生产系统盈利能力分析(美国)、牛肉进出口贸易配额比较分析(挪威)、牛肉质量对进口国牛肉消费量的影响(巴西)、资金对肉牛养殖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印度尼西亚)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有所增加。牛肉消费及仿真模型在肉牛产业领域应用的研究成果颇丰,如消费者对于牛肉的消费意识和感官评价分析(日本)、消费者对于牛肉切块适口性及品质的评价(美国),以及利用仿真模型对疯牛病的推算(日本)、测算肉牛生产系统对环境的影响(美国)等。此外,关于肉牛产业发展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如新养殖技术的应用、牛肉品质及嫩度的改善、疫病管理、品牌效应、副产品开发等对肉牛产业发展的影响。
    四、国内肉牛产业技术研发进展
    1、遗传育种与繁殖领域
    针对国内部分地区牛群性能下降的问题,产业技术体系的重点任务“我国肉牛业主导品种及主要杂交群体的分布及存栏量调查”仍在进行,根据不同地区的生产状况开展高效杂交组合筛选试验,旨在提高现有牛群生产水平。为贯彻《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2011-2025年)实施方案》,发布了《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评审标准》,目的是对我国主要肉牛品种进行有计划改良,提高种群供种能力和促进肉牛业的可持续发展。
    公牛选择方面,研究并发展了公牛肉用性能指数CBI(Chinese Beef Cattle Index),在2013年种的基础上增加了1个性状。肉牛全基因组选择的参考群体屠宰测定数量进一步扩大,完成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计划在2015年应用。在牦牛种业方面,正在开展无角牦牛新品系的培育工作。在肉牛良种扩繁方面,胚胎移植等生物技术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开展了一胎双犊研究,同期发情及定时输精经技术在规模化牛场有所应用。随国内肉牛群体资源紧张及优秀公牛的培育能力有限的形式进一步发展,国内持续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大批量进口母牛及胚胎,2012年我国进口西门塔尔牛、和牛、安格斯牛、夏洛莱、利木赞胚胎约1500枚,进口活体达到了2万头左右。
    2、饲料营养领域进展
    提高肉牛单产和饲料转化率研究持续进行,重视养分可利用性分析,普遍采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不断扩充饲草料营养成分数据库和完善回归预测模型,饲养标准研究持续推进。蒸汽压片、膨化、青贮、秸秆汽爆等饲草料加工贮藏技术推广应用,促进了香蕉茎叶、甘蔗稍、柠条、木薯渣等区域性非粮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重视营养调控对肉质、健康、环保的影响,降低氮、磷、温室气体排放等研究逐渐开展,推动了肉牛全混合日粮(TMR)、专用精补料及添加剂需求量持续增加。由此支撑了肉牛、牦牛放牧补饲、短距离易地育肥、低成本规模化围栏肥育技术由北向南推广。母牛和犊牛营养研究不断深入,饲养管理不断规范,以及架子牛涨价,促进了本地母牛、引进优质母牛自繁自育体系建立,带动了犊牛定向培育、高附加值犊牛培育技术应用、形成了牧区、农区不同生产模式,扩大了奶公犊和淘汰奶牛育肥生产。产业技术的应用促进了肉牛高档肥育、高附加值西餐红肉生产、普通育肥等肉质差异化生产的发展。牦牛放牧补饲、早期断奶补饲、季节性规模化饲养错峰出栏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牦牛养殖模式改变和养殖效益的提高。

上一篇:广东:缺少政策支持养牛不如养猪

下一篇:养牛之路很艰辛 想创业还需努力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