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牛羊业篇 > 文章

中国奶业发展研究报告

时间:2012-09-30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王丁棉 - 小 + 大

  其次,生鲜奶低标准制定,实际上在是2007年的时做就己提出来和拿出了第一个版本。2009年只是重新将它再拿出来讨论、修改而己。基于上面的种种迹象表明,要说他们在制定新国标当中没有或不存在利益捆绑在里面,这是很难令人信服的事情。
  七、建立多元监管机制抑制食品安全亊故多发
  在奶业获得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同样,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亦是在向消费者发起不忍受极限的挑战。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国人最为敏感和关注的问题,由于连发多起食品安全事件,已导致政府的信用与名誉受损。为杜绝或减少这样的事情发生,企业、政府和专家都在积极寻找一种较为有效的监管办法或模式。食品安全怎么办?答案是要靠“大家办” 。笔者此前已提出“多元综合监管”这一理念,为什么为食品质量安全抓管了多年,仍然管不好?什么要提出这么一种监管的模式?答案也很简单,是缺乏建立一个政府、企业、消费者三位一体的监管机制。
  我认为,在现有的条件与环境下,食品质量安全不能单靠政府单兵一个在孤立作战,还应调动社会的一切可发挥与利用的力量共同建立一个多元监管机制,只有实行综合监管才能管好这杯奶。牛奶产品质量出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奶牛养殖者、乳品加工企业的素质,社会责任,道德与诚信,行业自律,媒体与社会的监督,政府的标准制定与执行监督的力度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的风险危机点,甚至与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心态、消费指引等这些因素也会有一定的关联性。例如,当消费者若买了不合格牛奶产品,他不积极地去维权不向厂方进行索赔;奶牛养殖者、乳品加工厂不讲诚信,从业者对生产造假者不举报不揭发,尚若牛奶生产者的社会责任与道德出了问题,再加上政府监管不到位或过失,这杯牛奶的食品安全保障就不靠谱了。
  其实,社会的监督力量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与促动效应是非常明显和显著的。比如在标准制定方面,若能让真正懂行的行业专家、技术专家、消费者和奶农的参与,这些标准可能就制定得较科学可行和公平合理,而不是导致经常出洋相甚至是无法实施,鲜奶标识中的“禁鲜令”就是一个典型的个案。在如何监管好一杯奶方面,广东有2个办法措施是值得推广的,一是将造假售假、不讲诚信的问题企业在食品黑名单榜上公布。你这家企业一旦上了黑名单,政府不处罚你,消费者也会给你开罚单,在黑名单出现的次数越多,消费者就越不买你的帐,没有人买你的产品,这就等于把你开除出市场了,市场会决定一切,这种消费者的无形监管与处罚才最具杀伤力。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并没有这样的操作,而那些老是出问题的企业当危机事件发生后,往往就是贯用公关手段来化解危机,每一次我们都可以看得到,都有政府部门出来为它们说话或打圆场,类似这样的食品安全事故最终的结局大部分都是不了了之。这样的一种监管现状及其理念和做法,都是落后的,它根本不可能有效地抑制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其二是建立首席质量官负责制制度,牛奶食品生产企业设立专司责负食品质量安全的岗位与专人,赋予他对所管辖食品生产的质量安全一票否决权。消费者的监督、议论监督、养牛业、食品加工厂的自我加强监督、从业人员的举报等等这些有利因素和手段都应一并加以应用,这一杯奶才会权放心才有保障,中国人才敢喝中国人生产的牛奶。
  八、关于融资发展上游牛奶生产与兼顾中游乳品加工和下游市场销售三方面的问题
  现在业内掀起了一股奶业上游投资热,除非是政府要求或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对上游的奶源生产这一环节的投资,就一般企业而言,是没有多少人愿意重金投入的。原因是在于上游的奶牛养殖,是一个投资大而回报很慢的高风险的投资,一般的企业都不敢轻易地去触动它。一些乳品企高调进入上游投资大办万头牧场,其大致情况也是出于无奈,又或只是做做样子给外界有个交待和搏取一点广告效应。为什么它要向外界有个交代?这是因为这些企业是通过这样的养牛项目从政府的手上套到发展资金,又或包装上市后从股民身上圈了一笔钱,不把这些钱花在项目上,他们就交差不了。关于在奶源、乳品加工和市场销售这三大环节的合理投资比例与重点投资的问题,由于一些企业原先所奉行的企业发展战略不同,他们现在的在各个环节的投入比例也应有所不同。比如说,福建长富乳业,这家企业自创办之初就已巨资投到奶源生产的建设上,早已打好了奶源生产的基础,这一块目前就不太需要有什么投入也可正常运营。而蒙牛则相反,创始之时至今所坚持奉行的是“要市场不要厂房和牛场”这一发展道路,结果,它今天就得花上几十个亿元来补上奶源生产建设投资这一缺陷。对一些奶源生产供应基本解决的这一部分企业,他们的资金投入重点应投放到产品质量控制、产品研发或产品市销售场流通这些环节。假使是在产品品类的投入上,我个人认为将钱投到液态奶更为适当一些,因为饮用液态奶比起奶粉冲调饮用更为方便,营养也更胜一筹。若把钱投到市场流通与拓展方面,所需投入的钱可能会多一些,比如巴氏奶和酸牛奶,市场销售要配置一个冷链系统,以及还有销售半径与渠道需要外伸扩张的问题,又比如想到二线城市、县级城市去扩展市场,你的产品流通到那边去,你的冷链就得建到那里,当地卖场、商店的冷柜你就得配置完整,所以,这方面的投入会大一点。正因为这个原因,伊利、蒙牛他们才对低温产品这一块不感兴趣,也不太重视。虽然这两个企业它也会看上了酸牛奶的利润空间,但是,作为农村市场目前它们还是没有涉足,现在所做的也只是一些大城市,这一块的利润肯定有且还算不错。利润的高与低与产品品种有关系,现在能获得较高利润的品种是婴幼儿奶粉。这一点,在国内、国外都一样,所以市场竞争特别激烈,原因也在于它的利润空间比较大。在华市场的洋奶粉利润情况我作过一些了解,最高的纯利可达到30%以上。一般的毛利都在60%~80%左右,这是很正常的水平状态。有些好的品牌真正的最高利润点可达到30%以上,中间一般牲的品牌,也可获得20%~25%,处于下游的经营得不算太好的品牌,也有18%~20%左右的利润。利润的高与低,这与品牌企业的经营策略有关。若要利润低一点的,这家品牌企业它可选用可能高档一点贵一点的原料,好的原料,产品的成本就会高一些。如果你的选材配料等级差一些低一些,成本自然就降下来,原料质量级别高与低而它们的价差级差也是很大的,所获利润的多少,实际上是由原料成本多小来决定的。第二,这个是与产品销售畅销程度所决定,如果你的产品在市场上销售得很慢,甚至是常有滞销和退货的现象,那么,销售财务成本就会加重,利润也就会自然地叨之降了下来。再者,还与另一个原因有关,这就是品种的不同而决定利润的多少。由于产品要进入一些大商场销售,但为此所需支付的入门费、堆头费、上架费、公关费、促销费等名堂繁多,当中一些非经营性成本的加重也导致一些利润的下降或减少。特别是对一些售价不高、利润本身就低微的一些产品品种,例如巴氏奶和酸牛奶等这些品种,一般的企业都不太愿意进入大商超销售,即使你进去了钱还是没有赚到多少。婴幼儿奶粉就不一样,它的售价高,获利也高,所以利润与品种是有关联性的。

上一篇:2012年中国肉牛养殖行业报告

下一篇:我国奶公犊牛育肥肉用的现状与前景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