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兽医战略 > 文章

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国际规则及实践研究

时间:2010-07-08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锁守丽等 - 小 + 大

  (二)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工作的成效
  5年来,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兽医主管部门以有效控制和扑灭重大动物疫病和提高畜产品安全水平为目标,以建设重大动物疫病控制基础设施为基础,以健全兽医法制、机构和队伍为保障,重点加强和完善了重大动物疫病控制体系、动物防疫监督执法体系、动物疫情监测体系,以及动物防疫屏障体系。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各省份人大或政府还颁布实施了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有关管理法规和管理制度,重大动物疫病控制能力明显提高。
  一是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动物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各示范区已达到OIE关于无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和新城疫免疫无疫区的标准。
  二是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内畜牧业生产值逐年增长,畜牧业收入在农民增收中所占比例大幅度提高,如四川、重庆等省(市)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都在44%以上,农民增收的50%以上来自畜牧业。
  三是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出口创汇能力明显增强,如四川省猪肉出口达到15万吨,比1998年的2万吨增加了6.5倍,吉林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畜禽产品出口到22个国家和地区。
  此外,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在招商引资、促进畜产品贸易和消费方面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益,国际国内影响逐步扩大。畜禽产品加工、饲料、兽药等相关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为大批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
  实践证明,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建设对重大动物疫病的控制和扑灭,畜牧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动物及动物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有关思考
  1.引入“生物安全小区”的概念。目前,我国吉林、山东、辽宁、河南等省份均有一些大型的高生物安全水平禽、猪养殖企业,这些企业具有许多分公司,生产一条龙自成体系,生物安全防护水平高,完全具备防范疫情传入的能力。可考虑将其视为“生物安全小区”,既可起到扩大出口的目的,也能为我国畜牧业养殖模式转变提供示范作用。
  2.转变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饲养管理模式。以散养为主的畜禽饲养模式已不适应畜牧业发展趋势,畜禽混养、庭院放养、人畜混居易于疫病传播,疫病防控难度大。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应率先转变畜禽饲养管理模式,提高畜禽规模化和集约化饲养程度,促进畜牧业向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从而提高动物疫病防控水平,保证畜禽及其产品正常贸易。
  3.加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监测能力。摸清动物疫病流行情况是建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前提条件,应加大对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内的动物疫病监测力度,特别是加强主动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控制。在疫病不存在时,提供真实、可靠和及时的数据来证明无疫状态。
  4.加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监管能力。在取得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认证后,要想维持和扩大无疫状态,首要和必须的是防止区域内不存在或已经消灭的动物疫病再次传入并发生。因此,切断疫病的传播途径,严格监管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输和流通环节,从而保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内没有规定动物疫病发生是行之有效和必要的措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要重视实验室结果出证程序,从源头上保证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重视畜禽产品流通监管,防止疫情跨区传播。
  5.加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追溯体系建设。为了能够从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三个环节做好动物疫病防制工作,建立疫病追溯体系是必须的。应强化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动物及动物产品标识系统建设,对动物饲养场、屠宰场、交易市场、动物个体及其产品进行登记和身份标识管理。
  6.完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应急反应机制。在无疫区内暴发疫病时,控制和扑灭疫情是关键之举。要想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控制疫情、切断疫情的传播途径,就必须启动疫病紧急预案。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内建立健全疫病应急反应机制是保证疫病快速扑灭并恢复无疫的必由之路。
  7.加强区域区划管理的国际协作。我国应积极履行WTO和OIE成员的义务,促成WTO成员对OIE承认的无疫区的认可,推进WTO/SPS委员会对无疫区认可设立时间表,不延迟开展无疫区认可程序的实施。

上一篇:如何把握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制度的实质

下一篇:官方兽医应确定为专业技术类公务员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