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动物诊疗 > 牛羊病防治 > 文章

羊口蹄疫的流行特点及防控

时间:2023-01-10    点击: 次    来源:中农威特    作者:黄静 - 小 + 大

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具有高传染性、高发病率、可远距离传播、难以防控的动物烈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偶蹄兽,猪、牛、羊最易感。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WOAH)将口蹄疫列必须上报的动物疫病。我国农业农村部将该病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口蹄疫对羊的危害较大,病死率有可能会达到50%以上,对羊产业造成的危害巨大。

一、口蹄疫病原

口蹄疫病毒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为单股RNA病毒,有明显的多型性和易变性,目前有7个血清型,分别是A 型、O型、C型、Asia1型,SAT1型、SAT2型、SAT3型。每个血清型还有多种亚型,不同血清型的疫苗无相互免疫保护作用。

口蹄疫病毒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耐干燥和低温,对常见消毒剂如醇类、酚类、氯仿等有机物不敏感,对高温、酸碱敏感,短时间内能将其灭活。

二、口蹄疫传播与感染

口蹄疫有多种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播主要是发病动物(包括隐性感染动物)与健康动物直接接触后发生感染;间接传播主要是指健康动物接触了发病动物排泄物污染的环境、物品后发生感染;空气可传播口蹄疫,病毒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通过气流进行传播,当健康动物通过呼吸吸入病毒后发病,空气传播的距离可达数十甚至上百公里,从而加大了口蹄疫的防控难度。

口蹄疫病毒经由破损皮肤表面、呼吸道黏膜、消化道侵入机体而感染,病毒侵入上皮细胞后不断繁殖,形成原始水疱,而后病毒进入血液形成毒血症,在口腔内齿龈、舌头、乳房等部位上皮组织内产生水疱或溃疡样病变。

三、羊口蹄疫临床症状

羊感染口蹄疫经过5-14d的潜伏期出现症状,患病羊体温升高到4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脉搏和呼吸加快,口腔内齿龈、舌头、乳房等部位产生水疱或者溃疡样病变,严重的感染甚至能蔓延到气管、咽喉、前胃等黏膜处;蹄部仅出现小水疱,快速恢复消失,部分病例水疱破裂后发生糜烂、形成溃疡,会出现跛行、流涎、倒地不起等症状。水疱破裂后体温开始下降,症状逐渐好转。

良性症状通常在患病后一周即可自愈,死亡率约为2%,病变主要是皮肤及黏膜发生烂斑或水疱。母羊则多伴发流产。

相较于牛和猪来说,羊感染后的临床症状较轻,产生的病变也较轻微,口腔黏膜部位产生的水疱较小,病变不明显,咂嘴、流涎等其他并发症状也不明显,同时病变在短时间内消失,容易被忽视。

四、羊口蹄疫病理变化

病死羊只剖检可见消化道粘膜有出血性炎症,心包腔积液,心内外膜可见弥漫性出血,心肌的切面呈淡黄色或者灰白色,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或条纹状出血,眼观类似老虎斑纹,俗称“虎斑心”,此为口蹄疫特征性病变。

羔羊发生口蹄疫时,心肌被病毒侵害,发生心肌炎、急性肠胃炎,羔羊会突然死亡,死亡率可达50%以上。

五、综合防控措施

羊口蹄疫的防控以疫苗免疫预防为主,通过科学的程序免疫做好免疫非常重要,同时要注重提升羊群的饲养管理水平,做好日常消毒工作,加强羊场内外生物安全工作都是有效防控羊口蹄疫的重要措施。

1.科学的免疫程序

预防羊口蹄疫,要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建议成年羊每年定期免疫3-4次;羔羊在2月龄时进行首次免疫(每年定期免疫3-4次母羊所产羔羊),加强免疫接种在1月后进行。免疫密度应达到100%,以降低感染口蹄疫的风险;免疫过程中,应严格按说明书的剂量进行免疫,对未能按免疫程序完成免疫的羊只,应及时补免。

上一篇:奶牛蹄病的类型致病因素及预防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