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动物诊疗 > 猪病防治 > 文章

猪痢疾的诊断及综合防治

时间:2022-12-26    点击: 次    来源:猪猪侠    作者:佚名 - 小 + 大

猪痢疾是严重危害猪健康的传染病之一,又称血痢、黑痢、黏液出血性下痢等。病猪以大肠黏膜卡他性、出血性及坏死性炎症为特征。本病呈世界性分布,也在我国许多省市存在。猪痢疾一旦侵入猪群,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育肥猪患病后生长速度下降、饲料利用率降低,会给养猪业带来较大损失。笔者本文介绍猪痢疾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综合防治技术。

一、病的发生

病原:为猪痢疾蛇形螺旋体,密螺旋体属。形态为两端尖锐,如双翼状。革兰氏染色阴性,苯胺染料或姬姆萨液着色良好,但组织切片以镀银染色更好,新鲜病料在暗视野显微镜下可见活泼的螺旋体活动。本菌严格厌氧,对培养基要求较严格,常用酪蛋白胰酶消化大豆鲜血琼脂或酪蛋白胰酶大豆汤培养基进行培养,纯培养物也可用鲜血琼脂培养,可见明显的β型溶血,溶血区内一般不见菌落,偶尔可见云雾状表面生长或针尖大透明菌落。

病原对外界环境有较强抵抗力,在粪便内5℃环境下可存活2个月,25℃能存活7天,对消毒药敏感,普通消毒药如过氧乙酸、来苏尔和氢氧化钠均能将其杀死。

易感动物:不感染其它动物,只感染猪,各种品种和年龄的猪均易感染,但以2-3月龄猪发病多,哺乳仔猪发病较少。

传染源: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康复猪可带菌、排菌长达数月。易感猪与临床康复70天以内的猪在同一猪舍时,仍可感染发病。小鼠和犬感染后也可成为传染源。

传播途径: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人员、动物及环境等媒介进行传播。

流行特点:季节性不明显,四季均有发生,流行缓慢,持续期长,流行初期多为急性经过,以后转变为亚急性和慢性病例。

二、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为2天至3个月不等,平均为1-2周,常见症状为不同程度的腹泻,有体温升高和腹痛现象,病程长的还表现脱水、消瘦和共济失调。

最急性型多见于暴发初期。生猪突然死亡且死亡率高,多数病例表现为食欲废绝,病猪肛门松弛,剧烈下痢,粪便开始时呈黄灰色软便,含黏液、血液或血块,气味腥臭。随后迅速转为水样腹泻,高度脱水,寒颤、抽搐、死亡。

急性型多见于流行初、中期。体温升高为40-40.5℃,食欲减少,同时因腹痛表现为拱背,并迅速消瘦,贫血。病初排稀便继而粪便带有大量半透明的黏液而呈胶冻状,夹杂血液或血凝块及褐色脱落黏膜组织碎片。严重者病猪会出现死亡,如能存活一周左右会转为慢性。

亚急性和慢性型多见于流行的中、后期。猪的病情较轻,食欲正常或稍减退,下痢时轻时重,反复发生。粪带黏液和血液,病程长的进行性消瘦,生长严重受阻,病死率低。亚急性病程为2-3周,慢性为4周以上,少数康复猪经过一定时间还会复发。

三、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局限于大肠,最急性和急性病例表现为卡他性出血性炎症、病变肠壁肿胀,肠腔充满黏液和血液,呈红黑色或巧克力色。当病情进一步发展时,大肠壁水肿减轻,而黏膜炎症逐渐加重,出现坏死性炎症。病的后期,病变区扩大,可能分布于整个大肠部分,肠黏膜表面见有点状坏死和伪膜,呈麸皮样。刮去伪膜可露出糜烂面,肠内容物混有坏死组织碎片,血液相对较少。肠系膜淋巴结轻度肿胀、充血,腹水增量。小肠和小肠系膜及其它脏器无明显病变。

四、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的实验室诊断。

上一篇:仔猪渗出性皮炎的预防和治疗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