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动物诊疗 > 禽病防治 > 文章

鸭病毒性肝炎的综合防治

时间:2022-09-14    点击: 次    来源:家禽科学    作者:佚名 - 小 + 大

鸭病毒性肝炎 (DVH) 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 患鸭主要表现死前发生痉挛, 头向背部后仰, 角弓反张, 俗称“背脖病”。 临床上以具有明显的神经症状和肝脏肿大、表面呈斑点状出血为特征。 本病传播迅速, 常给养鸭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

1 病原

鸭肝炎病毒 (Duck hepatitis virus, DHV) 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3 个血清型, 三型DHV无交叉中和或交叉保护作用。 Ⅰ型DHV又称古典型, 常发生急性病例, 死亡率高达80%~100%,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比较典型。 该病毒无囊膜, 单股RNA, 病毒颗粒直径为20~40nm, 呈二十面体对称, 其病毒RNA具感染性。 耐乙醚、氯仿、30%甲醇、硫酸铵等处理, 抗胰酶, 无血凝性。 据报道, 我国流行的鸭病毒性肝炎病原为Ⅰ型DHV, 而且可能存在Ⅰ型DHV变异株。 Ⅱ型DHV仅英国报道发生过该型疾病。 Ⅲ型DHV引起的死亡率一般不超过30%, 仅见美国报道。

2 流行特点

目前认为Ⅱ型DHV只感染鸭, 未发现野生宿主或媒介。 Ⅲ型DHV可能只感染雏鸭, 病死率不超过30%。 Ⅰ型DHV主要感染4~6 周龄以下的雏鸭, 传播迅速, 最急性者可于24h内死亡, 成年鸭呈隐性感染, 不影响产蛋率, 但能长期排毒。DHV主要通过与病鸭的直接接触传染, 也可通过病鸭的粪便、饮食等间接传播, 没有证据表明能通过蛋垂直传播。 鸭是本病的唯一天然宿主。

3 临床症状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致雏鸭高度致死性的急性传染病, 其主要特点是危害3 周龄以内的雏鸭, 发病突然, 病程短促。 鸭肝炎病毒的潜伏期一般为1~4d, 一般雏鸭发病初期表现为精神萎靡, 眼半闭呈昏睡状, 羽毛松乱, 翅下垂, 不能随群走动, 缩颈呆立, 食欲不振至厌食、绝食;发病12~24h即出现神经症状, 病鸭全身性抽搐、运动失调、两脚痉挛反复踢蹬, 身体倒向一侧或就地旋转, 头向后仰呈角弓反张状, 故俗称“ 背脖病”; 喙端和爪尖瘀血呈暗紫色, 少数病鸭死亡前排黄白色和绿色稀粪, 数小时后死亡。 也有的雏鸭不见任何症状便突然死亡。

4 剖检病变

主要在肝脏, 表现为肿大、质地脆弱, 色泽暗淡或发黄, 表面散布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斑状出血灶。 1 周龄以内的病鸭肝脏多为土黄色或暗红色, 表面可见条纹状大小不一的出血斑块和出血点。 此外, 胆囊肿大, 充满褐色、淡茶色或淡绿色的胆汁;脾脏有时肿大, 呈斑驳状花纹样。 肾脏常见肿大和树枝状充血, 心肌质软, 呈熟肉样。 此外, 常见部分病例的喉、气管、支气管有轻度卡他性炎症, 气管环间轻度出血;脑颅有不同程度的出血, 脑实质轻度出血、充血。 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是目前养鸭业中常见的病毒性疾病之一, 对养鸭业的危害极大。

5 诊断要点

临床可见病鸭死亡迅速, 食欲减退、废绝, 表现扭头、转圈、抽搐, 死后常保持角弓反张。 剖检可见肝脏变性以及典型的出血性炎症。 但是日龄较大的或已进行免疫接种的鸭发生本病的典型症状可能不明显, 应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 实验室可通过病毒分离鉴定和中和试验、琼脂扩散试验、对流免疫电泳试验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确诊。

6 防控原则

隔离病鸭, 群体消毒, 鸭群抗毒消炎, 提高免疫力和抗应激力。

具体措施:雏鸭一旦发生病毒性肝炎, 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 群体严格消毒, 在饲料中添加矿物质和维生素, 此外还应采取以下措施:

6.1 紧急接种采用当地康复鸭的特异性高免血清进行治疗, 每只雏鸭肌注0.5ml, 保护率可达90%~100%。

6.2 注射 “ 鸭病康”, 每只1ml, 连用3 ~5d, 首次量加倍。

6.3 注射灭活疫苗。 对病鸭紧急注射灭活疫苗每只1.1~1.2ml, 分点肌肉注射。

7 预防措施

由于本病毒抵抗力较强, 在疫区仅靠消毒措施难以保证不发病, 对鸭病毒性肝炎还没有特效药物予以治疗, 因此重在预防。

疫苗免疫接种的方法是:

有母源抗体的雏鸭, 在7~10 日龄时肌肉注射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1 羽份/只。

无母源抗体的雏鸭, 在出壳后1 日龄即肌肉注射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1 羽份/只或高免卵黄抗体0.5ml/只, 10 日龄再注射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1 羽份/只。

种鸭在开产前12 周、8 周、4 周分别用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免疫2~3 次, 其母鸭的抗体至少可以保持7 个月;若在用弱毒疫苗基础免疫后再肌肉注射鸭病毒肝炎灭活疫苗, 则在整个产蛋期内孵出雏鸭母源抗体可维持2 周左右, 并能有效抵抗强毒攻击。

上一篇:立秋后鸡群必须谨防四种病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