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动物诊疗 > 牛羊病防治 > 文章

牛病毒性腹泻的诊断与防控

时间:2022-07-12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高明春等 - 小 + 大

牛病毒性腹泻(Bovine viral diarhea,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引起的一种重要传染病,临床上可引起多种病症,包括发热、腹泻、黏膜糜烂、白细胞减少、持续感染、免疫抑制、怀孕母牛流产、产死胎和畸型胎或致死性黏膜病等。该病呈世界性分布,给全球养牛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国目前已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分离到BVDV或检测到了该病毒的抗体,该病在我国牛群中的流行呈上升趋势,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我国将BVD定为三类疫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该病列为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目前,养牛业发达国家主要采取疫苗免疫并净化持续感染牛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我国已有商品化的灭活疫苗,正在推广应用中。

1 病原特点

BVDV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与猪瘟病毒同属,存在抗原相关性,在血清学上有交叉反应,国内牛场感染率高,还可引起羊、鹿、猪等动物的感染。BVDV对乙醚、氯仿及胰酶敏感。紫外光照射5 min可灭活病毒。病毒不耐热,56 ℃下1 min即可使其灭活,一般消毒药物对其均有良好杀灭效果。

根据BVDV可否使体外培养的传代细胞发生病变效应,可分为两个生物型,即致细胞病变型(CP)和非致细胞病变型(NCP),在自然感染中,NCP比CP型更为流行,且只有NCP型能引起持续性感染。BVDV造成的感染多为急性经过,特殊情况下会形成持续性感染。妊娠母畜在怀孕早期子宫内感染NCP型BVDV,造成胎儿免疫耐受进而发展为持续性感染畜,多数持续性感染动物外观健康,但该牛终身携带和传播病毒,是牧场最大的传染源。BVDV感染所造成的整群免疫抑制,在至少2周内损害感染牛的免疫功能,进而增强其他病原体的致病性。发生黏膜病时,溃疡性病变主要存在于口腔黏膜、齿龈、软腭、舌、硬腭、食道及胃、肠黏膜等处,咽部、鼻镜出现小而浅的不规则糜烂,食道黏膜出血水肿以及不同程度的各脏器淋巴结肿大或水肿等。

2 诊断要点

大部分感染BVDV的牛不表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并且能够引起流产、腹泻、消化道黏膜糜烂或溃疡的疾病很多,所以确诊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

目前对BVDV的诊断主要包括检测病毒、病毒特异性抗原和病毒特异性抗体、病毒的分离和鉴定、微量血清中和试验、抗原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病毒的分离鉴定以及免疫荧光等试验常应用于我国进出口牛羊检疫中,不适于基层兽医检测。

应用核酸探针杂交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等方法可对病毒及病毒核酸进行检测,检测到的阳性样品代表的都是病毒活动期感染动物,初检阳性牛于4周后复检,结果仍为阳性,则判定为BVDV持续性感染动物。反应灵敏性极高,可检测个体样本,也可对大罐奶样和混合血液进行群体检测。

抗体ELISA用于筛选或监测BVDV感染染场是非常可靠的,但由于许多持续性感染动物处于免疫耐受状态,体内不产生抗体,却可终生带毒、排毒,因而仅凭检查抗体难以查出这部分传染源。抗原检测ELISA通过检测病料中的病毒抗原来诊断动物是否感染BVDV,该方法操作简便、费用低,适用于大批量样本的检疫,更重要的是它能从免疫动物中检出持续性感染的动物,所以该方法非常适用于临床的诊断和检疫。

3 预防和控制(治疗)措施

BVD的防控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应通过对引牛、牛舍环境卫生、疫苗免疫接种、持续感染监测、淘汰持续感染牛等多环节进行有效的综合防治。

(1)加强饲养管理。主要包括引进新牲畜的严格隔离检疫制度,严格的消毒措施,预防畜群与潜在感染及发病动物接触等。

上一篇:肉羊主要传染病的防治

下一篇:牛流行热的诊断与防控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