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动物诊疗 > 牛羊病防治 > 文章

牛放线菌病的病因及诊治

时间:2022-06-14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佚名 - 小 + 大

摘要:放线菌病是牛的一种多菌性的非接触性的慢性传染病 ,牛最为常见。以头、颈、颌下和舌的放线菌肿为特征。牛常发生头骨疏松性骨炎。牛放线菌病是由牛放线菌引起的牛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其临床症状为下颌出现放线菌肿,又叫大颌病.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有治疗方法。
  关键词:牛放线菌;防治
  牛放线菌引起骨骼的放线菌病,林氏放线菌引起皮肤和软组织器官(如舌、乳腺、肺等)的放线菌病。主要临床症状为下颌出现放线菌肿。本文就自己多年来参与本疫病防治工作谈谈体会。
  一、病因介绍
  1.牛放线菌病(Actinomycosis)又称大颌病,病原为牛放线菌,是一种细菌性的非接触性慢性传染病。病的特征为头、颈、颌下和舌的放线菌肿,形成特异性的肉芽肿和慢性化脓性浓灶,其浓汁中含有“硫磺颗粒”为特征的菌块。主要侵害骨骼,是一种不运动不形成芽孢的杆菌,有长成菌丝的倾向。
  本病常见于牛,尤其是幼龄牛最易患此病,呈散发性发生。当将牛放牧于低湿地时,也常有本病发生。本病的病原体、细菌存在于土壤、饮水和饲料中,并寄生于动物的口腔和上呼吸道中。当皮肤、粘膜损伤(如被禾本科植物的芒刺刺伤或划破)并存在厌氧条件时,易引起发病。
  2.病原学
  牛放线菌,革兰氏染色为阳性,其中心菌体紫色,周围辐射状菌丝红色。抵抗力弱,80℃5min即可杀死,对一般消毒药抵抗力弱,对青霉素、磺胺等抗生素敏感,但药物不易渗透到脓肿病灶中,较难起到杀菌作用。在其幼龄培养物中呈类白喉杆菌,而在老龄培养物和浓汁中钓取的黄色硫磺样颗粒病料压片中为多形态,如丝状、球状等。
  3.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侵害牛(2~5岁牛易感染),换牙时多发。放线菌是牛口腔和胃肠道常在菌群,广泛分布于污染的土壤、饲料、引水、料槽和栏舍等处,但多是以非致病性的方式寄生。病牛和带菌牛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可通过病灶产物、唾液和粪便向外排出大量病菌,严重污染食槽、栏舍、饲料、水源和运动场。当牛的皮肤或黏膜破损处被污染后即发病,一般呈散发。导致黏膜和皮肤破损的常见因素有换牙、日粮粗纤维含量不符合标准、食槽口边不平滑、围栏粗糙等。
  二、发病症状
  主要是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杆菌引起。多见于牛的上下颌骨的局部肿大。它是经由皮肤、黏膜的创伤而感染的,如吃干草时刺破口腔黏膜所致。初期发生肿胀硬块,大多是在核桃大时发现,有痛感;晚期失去知觉,继之皮肤溃破、流出脓汁经久不愈,导致咀嚼、吞咽都困难。根据临床症状,牛放线菌病可分为三种类型:
  1.木舌型
  病初舌质肿硬。口流粘涎,采食、咀嚼困难。严重时舌肿满口形如木条。水草难进。有时可见颌下和腮部硬肿,如肿胀漫延至喉头部,则出现咳嗽,或张口气喘。
  2.肿瘤型
  主要发生于皮肤及骨组织。发病局部肿大,一般无热感,界限明显,肿胀开始尚有痛感,以后则硬肿无痛,形似肿瘤,有时皮肤破口,流出脓汁,形成瘘管,经久不愈。常发生于牛的上下颌骨或颈部,若肿胀漫延至咽喉,则影响呼吸和食欲。

上一篇:羊瘤胃鼓气的防治

下一篇:奶牛胎衣不下的病因及防治措施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