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动物诊疗 > 猪病防治 > 文章

猪的六种新病及其防治

时间:2009-06-19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兽药营销网    作者:阳光网站 - 小 + 大

    近几年来,世界养猪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应清楚的看到,疾病仍是制约养猪业发展的大敌。疾病是病原、宿主、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结果,疾病是随时空不断进化的,野生动物源性疾病的越界传播,新的生产经营条件,新的物流模式使得“新”的疾病不断产生。世界范围内产生的六种新猪病,就给养猪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经济问题,应引起养猪生产者的高度重视。
    一、猪断奶后多系统瘦弱综合症
    该病是由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引起的断乳猪呼吸急促或困难、腹泻、贫血、明显的淋巴病变和进行性消瘦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新病。这种疾病发病率5%~20%,有的高达100%,死亡率为100%。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已演化成为一种世界性疾病,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该病多发生于6周龄~9周龄的猪,临床表现为渐进性消瘦,呼吸急促或困难,咳嗽,有时可见腹泻、苍白和黄疸;剖检可见淋巴节肿大,但不出血,橡胶色的肺以及肿大的蜡样肾,肾表面可见白色点;显微变化,淋巴滤泡的排空,以及淋巴结、肝和其他组织的肉芽肿炎症,肺部还可见淋巴组织间质性肺炎。由于临床症状不特异,靠实验室检查PCV2抗原或核酸方可确诊。
    在防治本病上,除了引健康猪、搞好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因素、加强检疫消毒等措施外,最好的办法进行免疫注射。PCV2疫苗已经面世,免疫接种可以有效预防本病。在治疗上,Inmodulen是一种新研制的生物免疫的治疗制剂,可显著降低死亡率。
    二、副猪嗜血杆菌病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猪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的一种新传染性疾病。该病在换料、转群、变温、免疫、去势等应激条件下容易发生,此病流行很广,主要养猪国都有该病原的存在。近几年来,由于大量频繁的从国外引种,已将此病带入我国,并在个别地区开始发生,应高度警惕。
    症状:以咳嗽、呼吸困难、消瘦和被毛粗乱为特征。主要表现为发热、食欲不振、厌食、呼吸困难、关节肿胀、跛行、颤抖、反应迟钝、共济失调、可视黏膜发绀、耳尖腹部青紫;断奶仔猪的急性病例,皮下和肺发生水肿,在应激或神经症状出现后很快死亡;母猪急性感染,可出现流产;公猪发生跛行症状。
    剖检:为多发性的浆液性和化脓性纤维蛋白渗出,多发部位在腹膜、心胞膜和胸膜,有时也可发生在脑膜、关节表面,尤其是在腕关节、跗关节;肾表面偶尔可见出血点。
    防治:用副猪嗜血杆菌灭活疫苗进行免疫,可有效预防本病。一旦发病用青霉素类或头孢类药物治疗效果好,对于群体,一头发病除个别重点治疗外,要全群投药可有效控制此病的流行。
    三、猪增生性肠病
    猪增生性肠病也称增生性回肠炎,是由细胞内劳森氏菌引起的猪小肠黏膜腺窝上皮细胞腺瘤样增生的传染病。近几年,美国、澳大利亚、巴西、法国、丹麦、英国等国发病都呈上升趋势,因而日益受到重视。
    该病临床特征表现是焦油状腹泻,急性常发于6周龄~20周龄生长育成猪,有时也发生于保育仔猪和成年公、母猪。剖检眼观主要有增生性肠病、出血、弥漫性坏死性盲肠结肠炎,类似猪痢疾。实验室诊断可采用镜检结合PCK和特异高免兔血清或单克隆抗体荧光免疫技术检测粪便中的细菌。
    用疫苗接种繁育群和断奶育肥群,可有效控制该病。泌乳母猪和后备母猪也可用林可霉素一大观霉素拌料,连用8周,可有效防治本病发生。一旦发病,用红霉素静脉注射,可很快见效。

上一篇:2009年重要猪病的防治建议

下一篇:防止夏季猪中暑的几种技术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