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基础兽医 > 文章

仇华吉:如何应对非洲猪瘟“野疫苗毒”?

时间:2021-02-26    点击: 次    来源:抗非大家谈    作者:仇华吉 - 小 + 大

我国养猪人经过两年多与非洲猪瘟的正面交锋,逐步总结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防控非洲猪瘟野毒株的经验,非洲猪瘟野毒株的防控已不再是困扰猪场的主要技术瓶颈。许多猪场通过对生产各环节的严格管理和监控,有效切断了非洲猪瘟的传入;即便是病毒不慎传入猪场,通过及时发现、及时确诊、果断剔除等技术,可以将猪场的损失控制在较小范围内。
当前,在生产实际中已发现某些非洲猪瘟病例的发病速度、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所降低,临床表现趋于缓和。其中一个原因是,养猪产业链采取了相对有效的防控策略,包括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猪群的精细化管理、营养提升、环境改善等等,这些措施显著降低了环境中的病毒载量,同时大大提升了猪群的健康度和抵抗力。另一个原因是,临床上出现了所谓的非洲猪瘟“野疫苗毒”,也就是业内熟知的“2mL关键技术”(非洲猪瘟“基因缺失疫苗”)。当前“2mL关键技术”大行其道,从而造成病毒难发现、难监测、难剔除,这是目前行业面临的非常棘手的新难题。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建议养猪人还是要专注于建立全方位的疫病防控体系。

一、加强源头控制:

有关部门要加强非洲猪瘟疫苗研发的监管,收集和分析“市面上”流行的各种“野疫苗毒”,借助生物信息学手段追溯其源头,要让制造和贩卖非法疫苗祸乱养猪业、坑害养猪人的无良“专家”和不法分子付出沉重代价。

二、做好猪场生物安全防控:

实践证明,无论是野毒和“野疫苗毒”,都没有丧失非洲猪瘟病毒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均对高温和干燥同样敏感,能杀灭野毒的消毒剂对“野疫苗毒”同样有效,更不可能像有的人所说的其接触传播途径变成了空气传播,对野毒行之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同样适用于“野疫苗毒”。

三、优化检测和监测:

“野疫苗毒”潜伏期长,感染后不会很快引起明显临床表现。然而一旦发现猪只表现异常,病毒可能已在猪群中悄然扩散。因此实验室常规监测非常重要,同时不放过对任何临床异常猪只的检测,不仅要检测病原,还要检测抗体。病毒也并非完全无法快速检测,只不过是病毒载量偏低,所以检测方法应更加敏感和特异,特别要注意引物和探针与靶标序列是否完全匹配。建议猪场遴选敏感性更高的荧光定量PCR试剂盒。建议全面采样,尤其是咽拭子比较适合于“野疫苗毒”检测,由于存在间歇排毒情况,需要多次跟踪检测,以筛查“野疫苗毒”感染猪。最好同时检测抗体,如果呈阳性,表明猪群已经感染1周以上,应全群检测、分类处置。特别是引种时,要同步检测病毒和抗体。

四、发现阳性要及时果断处理:

如果说非洲猪瘟野毒是“冷血杀手”,那么基因缺失毒株就是“温柔杀手”。有的猪场检测到病毒核酸,但看到猪群没有表现临床症状,即抱有侥幸心理,宁可信其无(误以为是假阳性),结果“野疫苗毒”是“钝刀子杀人”、“温水煮青蛙”,导致病毒大面积扩散,在应激和混合感染等因素诱发下,造成疫情大范围暴发,最终酿成清场的悲惨结局。也有的猪场过分执拗于实验室检测,猪群明明已经出现异常现象和感染迹象,却一定要看到PCR检测阳性才肯相信,结果贻误最佳处置时机,致使疫情蔓延。

五、提升猪群健康度:

在讨论“野疫苗毒”危害的同时,是不是要反过来想想,如果被“阉割”的病毒都能把你的猪搞得死去活来,是不是应该审视一下猪群的健康状态(特别是环境状况、营养水平、饲养管理情况,比如舍内温度、湿度、昼夜温差、空气质量、饲料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含量、母猪便秘和泪斑比例等)?提升猪群健康度对于“野疫苗毒”的防控更有必要性和实效性。

除了“野疫苗毒”外,临床上也可能存在非洲猪瘟病毒“天然变异株”,其分子特征如何、毒力有无减弱及其与”野疫苗毒”有何关系,尚需专业实验室密切监测和即时评估。

总之,不管是野毒还是人造毒,不管是强毒还是弱毒,都要以零容忍的态度,坚持“老虎苍蝇同时打、鬼子伪军一起防”。未来,希望我们养猪人能转变养殖理念,建立系统思维、底线思维、风险管理和福利养猪的意识,联合疫病防控专家、生物安全专家、环境控制专家、动物营养专家、繁殖育种专家、猪场管理专家等共同努力,用大健康、防未病的理念提升我国养猪水平,实现养猪业的高质量发展。

【专家陈芳洲点评】

我国对非洲猪瘟病毒野毒株的防控成效得到了世界养猪同行的认可,而且在两年多的时间内,能繁母猪存栏量明显恢复。但同时猪价并没有明显下降,短期内可能依然会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实际上,原因众多,除了养猪需要一个产能释放的周期,最重要的我认为是我国生猪产业正面临着另外一个灾难——非洲猪瘟病毒“弱毒株”(包括非法疫苗毒株和自然变异弱毒株),由于其难以净化、根除,其对行业的危害将不亚于非洲猪瘟病毒野毒株。本文给我们展示了应对策略,首先,需要政府联合产业上下游从源头把控,做好监管和溯源追责,提高行业管理水平,防止“劣币驱逐良币”,提供一片无“野疫苗毒”的碧海蓝天;其次,做好生物安全防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野疫苗毒”就是“伪军”,更容易被抵御于城门之外,但是一旦进入猪场就很难被察觉和分辨,因此,做好生物安全防控还是最重要的,同时也是非常有效的;第三,不能“刻舟求剑”,面对更加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我们的应对方案需要不断更新和细化,从实践中获得真知,不断总结提炼新特点和新思路;升级检测方法、工具和方案,更新处置和应对措施;转变养殖理念,做好养殖顶层设计,管控源头、建“护城河”、果断处置,制定非洲猪瘟净化计划,实现养猪业的高质量发展。

上一篇:我国当前非洲猪瘟低毒力自然变异毒株整体情况

下一篇:疫苗毒将长期危害中国养猪业,猪场怎么防控?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