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畜牧科技 > 环境控制 > 文章

冬季养鸡要高产环境控制是关键

时间:2009-12-05    点击: 次    来源:中国养殖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冬季外界气温很低,禽舍保温与通风的矛盾使禽舍环境控制存在一定难度。当禽舍内环境污染浓度较低时,家禽机体在短时间内不会有异常反应,容易被管理人员忽视。但长期在低浓度污染的环境中,家禽会逐渐受到危害,当多种不利因素同时存在时,可能导致家禽感染细菌、病毒而出现疫情。为此,控制好舍内环境成为冬季养禽高产的关键。笔者在此建议养殖户从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卫生五方面入手,按照要求科学管理,最终实现养殖效益稳步提高。
  一、温度
  1、温度影响生殖:温度的季节性变化影响动物的性活动,温度过高会降低家禽的繁殖性能。高温会使家禽精液质量下降,射精量减少,使活精子数与精子总数的比例降低。低温延长成公鸡精子生成的时间。温度过高、过低还影响种蛋的受精率、孵化率。
  2、温度影响生长、肥育和产蛋:温度过高过低都对家禽的生长、产蛋和饲料利用不利。雏鸡生长的最适温度随日龄的增加而下降,1-7日龄32℃,8-14日龄29℃,15-21日龄26-28℃,22-28日龄24-21℃,温度过高导致鸡的生长迟缓,死亡率增加,温度过低导致饲料利用率下降;肉用仔鸡以21℃时的生产性能最高,但温度变化过大对肉用仔鸡的增重和饲料利用率未见有益;火鸡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5.6~21.1℃。商品蛋鸡在温度为10~36℃环境中,产蛋量较两者平均的23℃恒温高,家禽产蛋的适宜温度为13~23℃,也有人主张家禽产蛋的适宜温度为25~30℃,低温对产蛋量的影响报道不一致,一般认为持续在7℃以下对产蛋量和饲料利用率有不良影响。普遍认为温度变化在15~30℃能保持较高的产蛋量。
  3、温度影响家禽健康:冷热应激可使机体的抵抗力减弱,从而使一些非病原性微生物引起疾病。直接致病因素:冷热应激可引起家禽胃肠炎、下痢、冻伤、支气管炎、肺炎、肾炎等,使小鸡对沙门氏杆菌的抗病力下降,雏禽容易发生消化不良,低温较有利于禽流感、新城疫病毒的存活,增加家禽感染禽流感和新城疫病毒的几率。家禽冬季舍饲期间拥挤,易使气源传播的呼吸道病暴发流行,皮肤病和外寄生虫病亦易蔓延,天气寒冷家禽必须增加采食量以维持热平衡,如果饲料供应不足,会导致营养不良和抵抗力下降。在生命早期,冷应激和热应激都会降低雏禽获得抗体的能力,降低血清中初乳免疫球蛋白的水平。
  二、空气
  1、氨气:家禽粪便中的尿酸和未消化的蛋白质在微生物作用下生成氨气,可以直接危害家禽的呼吸道,在氨气浓度较高的条件下,会引起家禽免疫机能下降。鸡对氨特别敏感,氨对鸡产蛋性能有严重的影响,当禽舍内氨气的浓度大于每升20毫克时,在这种环境中饲养6周的鸡或者火鸡,即可出现肉眼可见的病理变化,而且鸡对新城疫病毒更易感。冬季养禽场为了保温取暖,常紧闭门、窗(特别是夜间),舍内通风换气不良造成氨大量滞留,对家禽造成危害。因此,有的国家规定鸡舍中氨的最高浓度为每升20毫克。
  2、一氧化碳:冬季在密闭式禽舍内生火取暖时,如煤炭燃烧不完全,特别是在夜间,可能造成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对神经、血液系统具有毒害作用。
  3、微生物:禽舍内空气的致病性微生物是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元凶。致病性微生物主要是通过3种方式传播疫病:一是病原性微生物附着于尘埃微粒上传播疫病;二是病原性微生物附着在禽鼻腔和咽喉,通过咳嗽和打喷嚏形成飞沫污染禽舍空气引起疫病的传播;三是病原性微生物附着于气溶胶中传播。
  4、微粒:禽舍内的微粒,一部分由舍外进入,一部分在饲养管理过程中产生。微粒降落在禽机体上,可以与皮脂腺的分泌物、细毛、皮屑、微生物等混合在一起,粘结在皮肤上,使皮肤发痒,甚至发炎,使皮肤干燥脆弱,易遭损伤和破裂。大量的微粒被家禽吸人呼吸道,引起气管炎和肺炎。如果舍内空气湿度较大,微粒可吸收空气中的水汽和部分氨形成混合微粒,如沉积在呼吸道黏膜上,可使黏膜受刺激,引起黏膜损伤,微粒越小,危害性越大。
  三、湿度
  1、高湿:相对湿度在70%以上时,能促进病原性真菌、细菌和寄生虫的发育,机体的抵抗力减弱,各种疾病发病率增加,死亡率也增加。但在温度适宜或偏高环境中,高湿有助于灰尘下沉,使空气较为干净,对防止和控制呼吸道感染有利,肺炎的发病率下降。
  2、低湿:空气过分干燥,特别是高温情况下,能使皮肤和外裸黏膜发生干裂,减弱皮肤和外裸黏膜对微生物的防卫能力。相对湿度在40%以下时,易引起呼吸道疾病。低湿使家禽羽毛生长不良,是家禽啄癖发生的先兆。冬季低温导致肉鸡的腹水症发生率大幅度增加。
  四、光照
  1、时间:科学光照可促进雏鸡熟悉环境和延长采食时间,常采用23小时光照1小时黑暗的光照制度;可控制鸡的性成熟,光照减少延缓性成熟,使鸡的体重在性成熟时达标,提高产蛋潜力,而增加光照缩短性成熟时间,使鸡适时性成熟;可控制公鸡体重,适时性成熟,20周龄后15小时的光照,有利于精子生产,增加精液质量。增加光照并维持相当长度的光照时间(15小时以上),能保证母鸡正常排卵和产蛋,使母鸡获得足够的采食、饮水和休息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2、强度:调节光照强度控制鸡的活动。光照太强浪费电能,使鸡显得神经质、易惊群,活动量大,易发生打斗和啄癖。光照过弱,影响采食和饮水,起不到刺激作用,影响产蛋量。家禽在育雏期光照强度由强到弱,用60W白炽灯,行距2.0米,间距1.5米;育成期用15W白炽灯,行距2.0米,间距3米,距鸡背2.2米;产蛋期用60W白炽灯,行距2.0米,间距1.5米,距鸡背2.2米,在光照时间恒定在16小时后,光照强度恒定在10勒克斯。此外,一定要注意不同光照强度之间要有过度时间,鸡舍内光照均匀,进入产蛋期光照时间和强度只可增加,不能减少,以免影响产蛋率。
  3、光色:据报道,巴勒斯坦希伯勒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绿光可增强雏鸡的免疫能力,降低死亡率,但会减少产蛋量;相反,红光能增加蛋鸡的产蛋量,使肉鸡安静而促进生长发育。苏格兰一位农场主将日光灯换成红灯,可延长地产蛋期,使鸡不生白蛋而生黄色鸡蛋。
  五、卫生
  制定合理日常工作程序,舍内环境卫生应每天打扫,粪便清除尽早尽快,并进行消毒。消毒时应尽可能减少应激,降低对家禽的负面影响。固定消毒时间,带禽消毒最好在暗光下进行,清扫干净后,从离门远处开始,慢慢向另一端喷雾,喷头向上,距家禽60-80厘米,使药液呈雾状慢慢下落,动作要轻。使用疫苗免疫前后不能使用化学药品消毒,以免影响免疫效果。消毒药必须与微生物有充分的接触和作用时间,周围环境要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才能将微生物杀灭,但取得足够的消毒作用后,要加强禽舍通风换气。配制石灰乳时严防石灰粉入眼中,用氢氧化钠消毒时严防灼伤皮肤,高锰酸钾和甲醛熏蒸时要用金属容器,防止火灾。另外,要及时处理好食槽、水槽等的清洗消毒工作,以免家禽感染疾病或中毒。

上一篇:谈谈鸡舍的带鸡喷雾消毒

下一篇:规模化猪场常用消毒剂优缺点剖析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