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动物诊疗 > 牛羊病防治 > 文章

犊牛产肠毒素型大肠杆菌病的诊治

时间:2011-01-09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佚名 - 小 + 大

    4.5.2 肠毒素检查
    LT检查:将分离菌24h培养物过滤除菌取上清液1 mL,注人手术前预先禁食48 h体重为2-3 kg的健康家兔回肠内,试验肠段分段双重结扎,每段4—5 cm,共3段。另选1个肠段,注入CAYE-2培养液作为阴性对照。缝合切口,禁食,到18h时处死试验兔,取出结扎肠段,测定每个肠段的长度和液体潴积量。以每cm肠段内液体的mL数表示肠毒素的毒力强度。每cm肠段内蓄液量≥1 mL者判为阳性反应,表示被检菌能产生耐热肠毒素。对照组家兔肠段平均每cm积液量均小于1 mL,阴性对照成立;试验组中,家兔肠段平均每cm积液量为1.27 mL,说明分离菌株能产生耐热肠毒素。
    ST检查:采用乳鼠灌胃试验。用1—3日龄乳鼠,分为6组,前5组各2只为试验组,乳鼠胃内分别灌入分离菌株滤液;最后1组2只为阴性对照组,乳鼠胃内灌入培养液。每只乳鼠灌入0.2 mL,置25 ℃保温2—4h,脱颈致死后称出肠管与剩余尸体重量,求出肠重与剩余尸体之比(G/C),G/C比率大于0.083以上判为阳性。阴性组对照乳鼠G/C比率均小于0.083,说明对照成立;试验组中分离菌株滤液使乳鼠G/C比率为0.218,判为阳性,说明分离菌株能产生耐热肠毒素。
    5 药敏试验
    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选用普通琼脂平板,按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判定标准判定分离到的细菌对不同药物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该分离菌对头孢哌酮、呋喃妥因、头孢唑啉、头孢他啶、卡那霉素、丁胺卡那、妥布霉素敏感;对氧哌嗪青霉素中度敏感;对链霉素、红霉素、氯霉素、氟哌酸、四环素、万古霉素、复合磺胺、氨苄西林、羧苄青霉素有耐受性。所以,在生产中可以选头孢哌酮、头孢他啶等先锋霉素类药物和/或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氨基糖苷类药物,作为由大肠杆菌引起的犊牛腹泻的首选药物。
    对该奶牛场的腹泻犊牛用硫酸卡那霉素肌肉注射,按体重15 mg/kg给药,2次/d,连用3 d,腹泻严重的犊牛连用5 d,以抗菌消炎;静脉滴注适量复方氯化钠溶液,以补充丢失体液;部分犊牛内服保护剂和吸附剂,如次硝酸铋5—10 g、白陶土50—100g、活性炭10-20g等,以保护肠黏膜,减少毒素吸收,促进早日康复;病情好转后、停用抗菌药,内服促菌生6-12片,配合乳酶生5—10片,每天2次以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
    6 小结与讨论
    引起犊牛腹泻的病因,根据其病原可分为细菌性、病毒性和寄生虫性。本病发生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及实验室诊断结果及治疗效果揭示,本次疫病是由能产生ST和LT的产肠毒素型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犊牛腹泻。
    地方大肠杆菌耐药菌株差异越来越大,各地常应用药敏试验筛选对本地分离菌株敏感的抗菌药物以指导临床用药。传统治疗过程中除对症和对因治疗外,常会忽视毒素和菌群平衡对于犊牛的影响,因此笔者在治疗中注重毒素的清除和后期犊牛胃肠菌群的平衡,综合治疗,提高了治愈率。
    引起犊牛发生大肠杆菌性腹泻的诱因较多,笔者认为加强对妊娠母牛的饲养管理以保证胎儿正常发育,产后能分泌良好的乳汁满足犊牛的营养需求;犊牛在产后30 min采食初乳,以尽早获得足量母源抗体;病犊牛应及时隔离饲喂并清理圈舍内粪便,注意消毒;保持圈舍干燥、清洁、卫生,防止犊牛受潮和寒风侵袭,即可减少病原菌的入侵机会。

上一篇:奶牛前胃疾病的综合治疗原则

下一篇:奶牛产后恶露不尽的中药治疗法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