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12-27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中国畜牧业协会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一)母牛养殖比较效益低 肉牛育肥户在考虑自家劳动报酬的情况下平均收益 69171 元 / 年,外出打工平均收益 8000 元 / 年,而繁育户年收入在不计自家劳动报酬的情况下平均收益仅为 3756 元 / 年,比较经济效益显著低下,如果没有政治和经济的鼓励,农户放弃养牛,选择外出打工成为大势所趋。 (二)养牛的传统用途发生改变,黄牛逐步退出役用 传统上农户养牛作役用,养母牛除了役用还可得到牛犊的收益,这样养母牛比养公牛赚钱;近年来,随着广大农区,特别是平原地区农业机械的逐步普及,养牛从过去的役用转变为现在的肉用,农民不再因为耕种农田而饲养黄牛,农村役用牛数量日益减少,而且在育肥和肉用方面母牛逊色于公牛,导致千家万户养母牛的局面逐步解体,基础母牛数量减少。 (三)饲养成本大幅增加,降低了肉牛养殖效益 目前,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大幅上涨,玉米平均价格为 1.66 元 /kg ,同比增长 20.3% ;豆粕 3.33 元 /kg ,同比增长了 31.6% ,精料成本上涨为 2.0 ~ 2.2 元 /kg ,同比增长约 40% 。育肥户在料肉比为 6 : 1 的情况下,能有较好的利润,如果玉米、豆粕价格再上涨,这部分农户的效益再下降,将进一步影响肉牛生产。虽然近期玉米价格趋于稳定,但从长远分析我国粮食紧张情况,以每年需增产粮食 80 亿斤的趋势来看,不能乐观。同时,人工、粗饲料、运输等成本也大幅上涨,据估算,每出栏一头育肥牛,由于饲料、人工费用的增长而增加饲养成本 300 多元。 (四)良种化程度低,饲养技术落后 我国肉牛良种化普及率低,特别是一些优良的地方品种,开发利用不够。各省区除少数的有种牛后裔鉴定和育种体系外,多数省级改良站只是冻精的“生产工厂”,“推广和技术服务”名不符实。种牛整体生产能力低,生产效率低,与国内快速发展的肉牛业需求差距大;农户饲养管理技术相对落后,肉牛养殖水平不高。 (五)生产投入大,资金不足 肉牛养殖投资大,一个存栏 20 头的规模养殖户,仅购入架子牛投入就需 7 ~ 8 万元,加上固定投资和饲料费用至少需要投入资金 10 多万元,如果发展母牛养殖,需要资金投入更大,对于经济不富裕的农户来说根本无法承受。同时,养殖户往往难以获得信贷支持,如在安徽阜阳市,农户一般只可以得到 3000 元的小额贷款,且贷款时限为 3 ~ 6 个月。 (六)母牛大量销售,出栏大于补栏,入不敷出 牛价短期快速增长,刺激了农民卖牛的积极性,加上母牛繁殖率低、补栏少于出栏,必然导致存栏牛减少。 2008年 4月20日 ,哈尔滨宾安肉牛交易市场,一位刘姓“牛经纪”介绍:从去年开始牛肉价格猛涨,就火了交易场,以前每天交易量也就是百十头,现在好的时候能达到三、四百头,而且以前没人要的母牛也变得特别抢手。 4月19日 ,一个江苏的牛贩子一天就从宾安牛市拉走 200 多头,全是四五岁生育期的好母牛。 肉牛市场红火应该开始于去年年初。当时由于猪肉市场价格猛涨,加之城市人均牛肉消费量的逐年增加,牛肉市场价格节节攀升。于是,养牛户得到了从没有过的利润。据了解,以往一头牛能赚五、六百元,现在能赚一、两千元。于是肉牛市场的交易红火和养牛户大把钞票被装进口袋,把养牛户一时搞得心情荡漾。 母牛大量被当作肉牛宰杀,并已经开始波及肉牛养殖链条和产业安全。据了解,哈尔滨地区养殖母牛农户由于生产条件受限,导致其抗风险能力也极为有限。农户主要是繁殖小牛出售,按一年养殖一头母牛算,收入不超过 1000 元。而按现在肉牛市场销售价格每公斤 16 元计算,农民每出售一头肉牛,就可获得两三千元的纯利,基于这样的利润空间使饲养户抛售母牛。 (七)异地育肥进入误区 育肥和屠宰大县不注重本地区母牛群建设,而单纯依赖异地收购架子牛,牛业交易环节增多,盘剥利润,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户,既无地方政府保护支持,又无合作社协调维权,阻碍了繁殖县的建设和发展。 (八)国家缺乏必要的扶持政策 各级政府重视不够,加上肉牛业各环节利益分配不合理,使肉牛存栏规模逐渐萎缩。 |
上一篇:我国肉牛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下一篇:中国闹起了“肉牛荒”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