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基础兽医 > 文章

坚持科学防控 实现健康养殖

时间:2009-11-15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由于国外疫情形势的复杂和国内疫情形势的严峻,疫病流行已成为制约现代畜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疫病的发生,是目前畜牧养殖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要积极引导广大畜牧业生产者转变养殖观念,正确处理好规模效益与疫病防控的关系,坚持科学防控,大力发展健康养殖,提高动物福利待遇,在预防控制疫病流行风险的基础上,充分挖掘畜禽生产潜力,不断提高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转变观念 增强疫病防控意识

  认清疫病风险。有一句俗话:“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这句话体现出养殖业的风险。由于现代畜牧养殖业生产呈规模化、集约化,从事养殖业要化解这个风险,就必须树立科学的防治观念,要坚决摒弃以往的“三分防、七分治”的传统旧观念。

  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生物安全是有效预防疫病的第一要素,广大畜牧业生产者常认识不到生物安全的重要性,疏忽了生物安全对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导致畜牧业生产中预防措施不到位,引发各种动物疫病。任何结果的发生,大多是因为畜牧业生产的直接管理者不能全面认识疫病流行的危害,不重视疾病的防治原则引起的。

  树立“健康养殖、保健最便宜”的理念。当前发展畜牧养殖的目的是追求经济最大效益,而实现效益的前提是健康养殖。保证动物健康,健康养殖是投资安全的保障,健康养殖是增产增效的前提。养殖动物健康,采食量大,生长发育就好,生产性能就高。因为预防是积极的、主动的,而且是低成本的。一旦畜禽得病了,再去治疗就会被动,既增加了饲养成本,又影响其生产性能,甚至因病死亡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把握关键确保畜牧养殖业生物安全

  养殖畜禽健康程度同生物安全息息相关,所谓生物安全广义地说,包括用以切断病源体传入途径的所有措施,即场址选择、规划布局、环境的隔离和消毒、人员物品流动的控制、免疫程序的制定和执行等。在养殖业生产中实行生物安全措施,进行疫病综合防控是健康养殖的关键。

  关键一,养殖场的选址和布局要符合生物安全要求。养殖场的场址选择和合理布局是疾病防治的关键因素之一。选址、布局理论是通过多年的生物安全实践总结出的。以猪为例,不背风的猪场,猪群易患流行性感冒、气喘病等。不向阳的猪舍,猪群易患障碍性、生理性、营养性贫血,皮肤病、寄生虫病、子猪副伤寒、痢疾等。地势不高燥、通风不好的猪舍,群体易得口蹄疫、传染性胃肠炎等。从生物安全这个角度上考虑养殖场的选址和布局,要达到背风、向阳、地势高燥、通风良好、水电充足、水质无污染、排污方便,符合动物防疫要求和无公害食品安全要求。

  关键二,新品种的引入。引进外地优良品种,是一件非常复杂也非常危险的工作。通过引种可能将细菌、病毒、寄生虫病带进场。如果本场畜禽对引进畜禽所携带的病毒、细菌没有抵抗力,很可能导致全场畜禽暴发疫病。因此,从外地引种时,一定要了解所引畜禽的健康状况,要从非疫区引进,要从国家备案的正规大型养殖场引进,引进时要严格搞好检疫,引进后必须实施隔离观察,将新引入的畜禽与原有畜禽隔离饲养一段时间,隔离期限为3周~8周,经观察监测无疫病方可混群饲养。

  关键三,加强环境卫生控制,定期消毒。为防止疫病的传播,养殖场应有完善的防疫消毒设施,在养殖场应设立工作人员出入的通道,养殖场出入口设消毒池,定期更换消毒液,进场必须通过消毒池。生产区、管理区与患病动物处理区之间要保持300米距离,各区之间还应根据条件建立隔离墙、防疫沟等隔离设施;在强化环境的同时还要保持养殖场及舍内卫生,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对工作人员及其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限制场外人员出入生产区,加强出入场车辆、工具等的消毒;控制人员和物品的流动,减少畜禽与疫病的接触机会。物品的流动控制包括对进出养殖场及场内物品流动方式的控制,场内物品的流动方式应为小日龄畜禽流向大日龄畜禽,正常的畜禽饲养区流向患病动物的隔离区;死亡畜禽必须焚烧或深埋,粪便和垫料进行无害化处理。

上一篇:畜牧业应对雨雪冰冻灾害的技术措施

下一篇:构建家禽坚强免疫体系的解决方案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