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预警预报 > 文章

畜禽交易市场重大动物疫情风险因子的评估及对策

时间:2010-05-29    点击: 次    来源:余杭畜牧兽医信息网    作者:佚名 - 小 + 大

杭州城北畜禽交易市场为浙江省最大的活禽交易市场之一,开办于2004年。市场自开办以来,虽然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动物防疫工作,至今也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并较好地展示出市场余缺调剂、连接产销、促进生产、保障需求供应等市场功能。但由于市场周边城市化、交通区纽化的发展,再加之畜禽来源复杂、健康水平不一和“一品为主,多种经营”的方式以及市场“人多、车多、畜禽种类多”(品种多)等特点。市场上述客观情况的存在和随着鲜活畜禽贸易流通量的增大、频率的加快,市场疫情风险因子呈非线性增长趋向将不可避免,尤其在当前国内外动物疫情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诱发重大动物疫情风险较大。笔者带着这一问题,对杭州城北畜禽交易市场有关重大动物疫情风险因子进行了调查评估。现把调查评估情况和有关建议对策报告如下:

一、市场的基本情况。

1、市场的社会基础环境。杭州城北畜禽交易市场位于杭州市城北余杭区的良渚镇,又称杭州市"北大门"。良渚镇被杭州市列为"一主三副六组团"的城市规划建设以来,市场周围工业、商业和商住楼房迅速发展,并对市场形成合围之势;与城镇建设相配套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迅速跟进,市场东临西塘河、西靠104国道、北邻杭州绕城高速,交通便捷,过境车流量大。

2、市场建设和结构。市场占地面积33.8亩,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其中交易面积7500平方米、停车场约5000平方米,其余为办公管理等用房。市场总体分为四大区块:即家禽交易区(家禽交易区又分旱禽和水禽交易区)、肉羊交易区、冷冻禽产品的交易区和家禽屠宰区,圈舍和厂房材料分别为砖瓦结构和毡棚结构。市场周围以建筑的办公、经营用房等与外界相隔,四大交易区无明显的物理隔离设施。

3、市场防疫设施。市场设有检疫室,以便于检疫监管人员驻场检疫监管。另有大门消毒设施、流动式消毒器具、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等,还有在建的日处理污水80吨排污设施。大门消毒设施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为国内家禽市场之先,其中大门消毒设施共投入23万多,对日进出的700多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实施自动喷雾消毒;病死畜禽的焚烧厂投入近30万元引进一套规格为每次能焚烧100公斤病死畜禽的焚烧炉,对市场产生的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

4、市场经营畜禽种类及来源。市场经营以鸡为主,兼营鸭、鹅、鸽、羊、兔、犬等,另有经营家禽饲料和冷鲜动物产品的。共设有家禽摊位203个、肉羊摊位10个、有冷库9座。年交易各种家禽3600多万羽,年交易肉羊30万头,另有其他一些冷鲜动物。总之是经营“一品为主,多种经营”的一个综合性鲜活动物和动物产品市场。畜禽来源地较多:其中鸡有本省的湖州、杭州为主,另有江苏、安徽和山东省;鸭95%左右本地及湖州的德清,其次山东和江苏;肉羊来源东北等地。

5、市场防疫管理制度建设情况。杭州城北畜禽交易市场重视动物防疫工作,并坚持以制度制疫,先后制订了市场管理规则、市场卫生管理制度、动物防疫卫生消毒制度、畜禽准入制度、抗体检测制度、禽流感防控措施、病害畜禽焚烧车间管理制度。为把各项防控重大动物疫情的措施落到实处,市场制订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成立杭州城北畜禽交易市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确定4名消毒人员,加强对棚圈舍和环境的消毒,病死畜禽统一收集处理,以最大限度的消灭病原菌,防止重大动物疫情地发生。

二、市场疫情风险因子。 

杭州城北畜禽交易市场虽然生物安全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有关防疫措施落实情况也是比较好的,但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基础条件的改变,产品来源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多样性、多主体经营的模式,重大动物疫情的风险因子凸显在以下五个方面:

1、动物防疫条件不能满足动物防疫要求。动物防疫条件可划分三个方面:即基础性条件(离公路、城镇、牧场等的距离)、结构性条件(市场内部结构、设施功能等)和操作性条件(有关制度、规程的建立和执行)。显然,杭州城北畜禽交易市场基础条件、结构条件比较欠缺,不能满足动物防疫要求。前者离公路主干线、城镇闹市区太近,容易经公路过往车辆转播疫病(尤其运输活动物的车辆),发生输入性疫情,且一旦发生也很难采取封锁控制等扑疫措施;后者由于市场四大区块没有物理隔离,容易导致环境的交叉污染和感染疫病,诱发疫情的风险隐患较大。

2、多种动物、动物产品集于一地经营,不仅容易污染产品、传播疫病,而且由于生物的多样性、病原的多样性,还容易诱发病菌的变异和发生疫病的跨物种传播。这是一种潜在性的威胁,不容忽视。再加上活禽在同一区域的屠宰,加大了扩散病原的风险。

3、动物和产品来源复杂,健康水平不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畜禽产地来源于6-7个省(市)之多,由于各地经济水平和防疫水平不一,再加上区域性疫病的复杂性,所以发生输入性疫情很难避免;二是输入地畜禽养殖模式有规模场、有散户,防疫管理水平不同,畜禽健康水平不一;三是畜禽长途运输的应激反应导致抵抗力下降而发病。这在每月两次的和每周一次的抗体、病原检测中,抗体水平低于保护线甚至为零和检测到病原的重大疫情隐患屡有发生。

上一篇:2009年猪病流行特点及2010年流行趋势分析

下一篇:2010年下半年猪病流行趋势及防控对策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